编者按 一座未来之镇,落脚点要放在人的获得感、归属感和幸福感上,人文是城市发展的内在,是促进人的发展的驱动力,而人的发展将推动地区的发展。 近年来,梅陇的人文底蕴越来越深厚,经济发展越有后劲,交通布局越趋合理,生态家园越显宜居,从“北优南拓、双轮驱动”延伸为“三区三轴,中部辐射”的发展战略,从“人文梅陇”跨越到“未来之镇”的愿景目标,梅陇正立足全国文明镇的荣誉这个新起点,凝心聚力迈向新未来,铸造起融“人文、美丽、幸福”“宜居、宜商、宜业”“智慧、科技、创新”“绿色、生态、健康”为一体的未来之镇。 人文 是梅陇高价值理念的底蕴 “经济是体,文化是魂,一个城市经济再强再好,都离不开背后的文化。只有将文化辐射给每一个人,梅陇所践行的核心价值观、所做的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区、全国文明镇工作,包括其他方方面面的工作才会变得水到渠成,自然而然。”镇党委书记杨建华说道。 打磨精致的人文梅陇 《人文梅陇丛书》《相约梅家弄》原创沪剧、文化客堂间等成为梅陇的人文品牌。从2015年到2019年,镇党委经过精心打磨,由上海人民出版社累计出版“人文梅陇丛书”16本。 沪剧《相约梅家弄》由梅陇本土沪剧创作团队陇韵沪剧团创作,脚本以发生在梅陇的真实红色故事改编,庆祝建党百年。 开展炫酷的文体活动 炫梅陇、合唱节、体育赛事等活跃了梅陇群众的文化生活。连续9年开展“炫梅陇”百姓才艺大赛,吸引525支文体团队,以“看、唱、摄、写”等形式讴歌梅陇美好生活,每年举办2000余场活动,参与百万余人次。市民合唱节等先后在南方商城、锦江乐园开唱,梅陇舞蹈团、合唱团参加央视春晚上海分会场拍摄。 出产多元的文创产品 观缘文创园、伟德玻璃艺术空间、杨生美非遗船模工作室等推出了越来越多的文创产品。进博会迎宾厅画作《春风又绿江南岸》出自梅陇观缘文创园,陈家泠等名家工作室入驻观缘并常年举办各类文化展出。 伟德玻璃艺术空间让玻璃艺术走进了上海迪士尼等知名场所。杨生美船模工作室获得了区级非遗项目,成为“梅陇人民看梅陇”的打卡点。 未来,梅陇将进一步厚积文化底蕴,进一步培育和壮大非遗传承文化、扶持文化产业园作为新型的文化业态,形成文化自觉,把人文梅陇的内涵延伸到文化经济层面,助推梅陇文化事业的发展。 转型 是梅陇高质量发展的底气 站在“十四五”的起点上,梅陇要高瞻远瞩紧盯“十五五”,以高质量提升产业链和价值链、以高水平优化服务功能和营商环境、以高效能运用好发展动力、实力、潜力和活力、以高品质提升生态、生产、生活及城市功能,逐步向“十五五”推进。 “十三五”期间,依托市政重大项目,梅陇形成了四大优势——“区位、资源、产业、品牌”,通过已通车、在建及规划中的7线纵横21个站点的交通便捷区位优势(1、12、15、19、23、26号线及机场联络线),凭借1300亩土地资源,形成二、三产业并进态势。 “十四五”期间,梅陇将依托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和南滨江开发建设两大平台,把优势转为“四力”——向区位优势要动力,向资源优势要实力,向产业优势要潜力,向品牌优势要活力。 2021年,以建党百年为机遇,梅陇重点聚焦“高能级、高质量、高品质”产业,通过打造华理科技园,树立南部智能智造转型样板;推进众欣园区建设,带动中部科技研发产业发展;提升南方商务区功能,引领北部现代化服务业升级,由点及面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梅陇正在推进中的转型升级产业项目有11个,空间资源今年释放7个地块342亩土地,国有土地划拨467亩,国有土地出让551亩,集体用地394亩,并持有2.2平方公里产业空间规划。 交通布局联动发展 梅陇镇域内已开通运行轨交1、12、15号线,在建机场联络线,近期建设19、23号线,远期规划26号线,站点1000米半径(步行15分钟)覆盖梅陇75%镇域范围。 梅陇镇环轨交科创经济带建设将结合规划用地调整和存量二次开发,在城市重点区域建设方面,将以15、19号线、机场联络线(华泾站区域)三线换乘为契机,打造商业服务、总部办公、科创研发、文化休闲、生活配套相融合的高端产业功能板块;在产业转型发展方面,将借力轨交站点及上盖开发项目的建设,推进站点周边区域的功能定位和产业研究。 15、19、23号线为梅陇南部地区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梅陇南部区域将建设成为高端智能智造产业集聚区。在产城深度融合方面,将结合轨交站点,优化公服设施布局、补足公共服务设施缺口,提升空间品质和活力,完善社区型商业设施,打造宜居生活服务中心。 营商环境带来商机 依托企业之家、“陇商空间”、南方商圈联盟、“商服店小二”等平台,梅陇打出了招商引资“组合拳”。通过建立重大项目储备库,积极与华理等重大产业园区招商团队展开合作。同时,将设立3家企业之家,进一步优化“陇商空间”服务清单,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梅陇将重点打造“南方商圈”,在2020年南方商圈商业功能定位研究成果发布会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由中庚环球创意中心、百联南方购物中心、莲花国际购物中心、锦江乐园及正在建设打造的三井商业体、力波商务中心、天利现代设计中心等十个商业商务板块构成的产业集群;将依托智慧平台,优化企业服务。 以“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建设为统领,进一步拓展“商服店小二”APP功能,全面梳理政务服务事项,不断完善流转体系,对全镇的土地资源分布、空置厂房、楼宇入驻率等信息进行及时更新,帮助企业匹配合适资源,实现招商领域“一网统管”。 转型升级促进发展 梅陇聚焦产业布局和转型升级,推进战略留白区规划研究,做优创新型、服务型、开放型、总部型、流量型等“五型经济”。 2021年,重点在景洪路以东、双柏路以南、澄江路以北、东建设河东西两侧约500亩土地规划总部园区,高起点产业规划定位,由点上突破、示范引领留白区整体发展;在聚焦转型升级方面,做到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和重点打造南北“两大园区”“两条腿”走路。 目前在建产业项目有11个,总建筑面积超93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近63万平方米,地下建筑近30万平方米。借助华东理工大学的科研资源、校友资源和专业管理经验,以“基地共建、协同创新、人才共享”政企校联动机制,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打造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融合”的国家大学科技园示范区,形成可复制的产业转型样板。 梅陇还积极探索新的增长点,正在对接中的金茂梅陇新中心项目目标打造成为“产城融合、宜居宜商、职住平衡的活力城市绿谷、都市滨水商务生活集聚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城市景观、智慧住宅、高端商业和商务楼宇为一体的高品质区域,充分展现梅陇发展实力。 服务 是梅陇高品质生活的底色 社会治理,注重的是分工合作、统筹协调,梅陇集全镇之力,用足优势,通过运用一个个小手笔,换来大精彩,求得大作为,为梅陇下一步发展赢得时间、换来空间。 以一带十,治理有机制 围绕未来之镇愿景目标,梅陇将全力推进以下十方面工作: ●城市安全“一丝不苟” ●城市运行“两网提升”,努力提升“一网统管”“一网通办”效能 ●未来发展要聚集“高能级、高质量、高品质”的“三高”产业 ●产业发展要发挥梅陇“区位、产业、品牌、资源”四大优势 ●深化“商服店小二、梅陇职小二、中庚百联党群服务站、社区YI平台、街区客厅”五大服务平台功能 ●关注“生态先行、医养结合、优质教育、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便捷宜居”等6个重点,深度推进产城融合,达到人才集聚的目的 ●定位好7条轨交线路站点周边功能配套 ●在党建的“七大网格”里融入“收集诉求、形成项目、闭环执行”三张清单 ●建设好漕宝路组团、力波地块、天利地块、朱行地块、春申路组团、众欣园区、永联组团、银都路地块、滨江区域的“九大发展空间” ●深化梅陇好人公园、永联文化生态园、国防教育公园、集心二十四节气公园、廉洁文化公园、外环绿带5个翠园“十大主题公园”的内容并深化完善主题公园内涵 共治共享,治理成体系 梅陇正在重点推进“两网”建设,以“一网通办”工作作为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有力牵引,积极推动政务服务软硬件升级,增设“一网通办”24小时自助服务点。进一步做实处置网格力量,制定《梅陇镇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工作机制实施方案》,与网格化党建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网格发现和处置工作效率。 保障民生,治理显成效 新建成的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实验学校和梅锦幼儿园已顺利开办;配合推进梅陇小学改扩建、209地块初中等4所基础教育设施建设;统筹区域资源配置,抓紧完成罗阳总院、朱行分中心改建;配合做好上海老年医学中心和口腔医院建设;加快建设为老服务中心、农村睦邻点等嵌入式养老设施,推进曙建村敬老院项目;进一步扩大“梅陇职小二”功能,完善帮扶保障,促进就业创业。 “下一步,梅陇要在看准问题、找到目标的基础上,增强工作的方向感,站在全局角度,登高望远、谋篇布局,绘就未来之镇蓝图,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杨建华表示。 (镇党群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