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人 2018年8月,上海市教委根据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的《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实施方案》,组织首批“万人计划”教师分别进藏进疆,帮助西藏、新疆整体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在市教委的领导下,各区积极响应,选拔政治可靠、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业务精良、坚决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作风扎实、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中小学骨干教师组成了一支援藏援疆团队。其中170名援疆教师对口支援喀什地区的包括泽普在内的四县15所中小学。在这跨越千山万水的援疆支教团队中就有我们梅陇的援疆人——罗阳中学的党支部书记张建忠老师。 援疆是一项国家战略,我们闵行区对口支援泽普县。张建忠代表闵行区加入援疆支教队伍,任泽普四中援疆团队带队组长,任期一年半。本该一年半前就结束援疆支教任务的张书记由于支教工作出色,在第一期支教结束后,受当地政府和学校的挽留,他欣然答应再次任期一年半! 三年的援疆支教工作已使张书记逐渐适应了新疆泽普县的气候、饮食,熟悉了当地学校的工作及当地的风土人情。可谁也不知道,就在张书记准备援疆支教前。父亲曾因心脏病先后两次住院手术,后来旧病复发,需住院再次动手术,希望手术时儿子在身旁。再加上他妻子一直病假在家休养,放弃去援疆支教?张书记感到无比的难过和犹豫。善解人意的妻子、体贴孝顺的女儿和生病在床的父亲都表示:不用担心家的事情,尽管去新疆支教。家庭的全力支持让他感动,张书记更坚定了参加援疆支教的决心和信心。他说:“家里的人这么支持我,我不把支教工作搞好,怎么有脸回家?”就这样,张书记怀着愧疚,带着揪心,踏上了去援疆支教的行程。 泽普县位于新疆西南部,昆仑山北麓,喀喇昆仑山东侧,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西缘。初到泽普,张书记和闵行区的其他援疆支教教师一样:水土不服!不论气候、时差、生活还是教学环境都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环境的差异也给他带来了不适和难受,当地异常干燥的气候就让张书记的咽喉肿痛、嘴唇开裂,不同的饮食习惯也令他一时难以适应。思想、时差、气候、饮食……都是考验。可张书记乐观面对:“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不论有多艰苦,哪里需要我,哪里就是我的岗位。”他说,“来这里就要准备吃苦,何况,这点苦,比起像他父母亲这一辈人,这算不上艰苦,顶多说是辛苦。” 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本来就瘦的张书记又瘦了一圈,可张书记却无暇顾及身体上的不适,全身心地投入了学校的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中。“我心里盘算着怎样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把上海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传授给当地教师,提升当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张书记说。他认真调研学校教学实际情况,和当地老师一起探讨如何将上海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入到当地教育教学当中。课堂上、校园里,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付出最终得到了回报,他所在学校的教学模式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新的教学方式得到了当地教育部门的认可。 在张建忠援疆支教的三年时间里,他把上海的教育理念、管理经验带到了泽普。他所带队支教的泽普三中、四中的当地老师的课堂教学悄悄地发生了变化。最近,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发挥援疆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在泽普县初中教育联盟中开展“比学赶超”活动。作为泽普县提升教育骨干专业工程系列活动之一,在闵行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闵行援疆教师团队精心谋划下,在泽普四中举办了泽普县部分中小学中层干部培训班,为泽普教育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闲暇时,他总是走到维吾尔族学生当中去,和他们一起交流、一起运动,逐渐和学生打成一片。面对淳朴善良的学生们,张书记的心中总是涌动着一团火,总想着尽自己所能在生活上、学业上帮助当地学生。 这就是我们所崇敬的张书记,他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地挥洒青春的汗水;默默付出,不求回报,为祖国西部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舍小家,为大家,展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家国情怀,他就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 援疆之行已三年,不久,张书记即将结束三年的援疆支教工作。回到他的家,回到他的学校继续他的岗位,开始他的新征程。张书记深爱着祖国西北边陲的这片热土,他已把泽普县当作第二故乡。回忆走过的援疆路,张书记说,援疆是他人生的重要经历,和那儿的老师团结协作、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能尽心尽力为这里的人和这片土地做点事、尽份力,是一种历练、也是一种幸福。援疆期间的所学、所想、所得,都将成为他今后永不磨灭的记忆并受益终身。 (作者系锦乐馨苑小区居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