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人口普查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1月1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国点名,南京东路街道喊您报到

南京东路街道启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记者 蒋帆帆

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11月1日零时正式启动,持续至12月10日。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大国点名,没你不行,人口普查需要全民配合,通过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可以全面了解我国人口和住户的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住房等基本情况。

“您好!我是社区人口普查员,国家正在进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需要您提供您和家人的基本信息,麻烦您配合进行登记。”在南京东路街道,人口普查员正在辖区内开展人口普查工作。11月1日零时,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进入登记阶段。为确保人口普查工作保质保量完成,街道共有387名普查人员开始入户逐人逐项登记普查信息。11月2日,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接受了南京东路街道人口普查员魏巍和杨琛骅的现场登记。

一加一减 两手齐抓

“人口普查员需要穿上印有人口普查标志的白色马甲,佩戴统一普查人员证件和口罩。”三德居民区人普组长忻梅影正在向记者介绍人口普查员入户登记的装备。

三德居民区的大部分居民因房屋征收而搬走,这并没有减轻居民区的人口普查工作,反而要将人口普工作和征收工作结合,“两手抓”。如今征收地块只剩40户左右的居民,忻梅影说:“这些居民基本上是由于家庭内部矛盾而迟迟未离开。”其中,一户居民搬进来居住,引来家里兄弟的不满,反对人口普查员进行信息登记。忻梅影只好耐心对其进行解释疏导,告知他们,房屋征收除了补偿之外,还有搬迁奖励,奖励金额随时间递减,并严格按照规定,以11月1日零时为准,正式进行登记。忻梅影笑说:“虽然工作没有减轻,但是在外来人口方面,确实省力不少。”

找准秘诀 推动工作

与三德居民区相距不远的福海居民区,则是外来人口占比较高,租户多,流动性大,为入户登记带来了难题。福海居民区外口办李建明说:“出租房的居民不稳定,早出晚归较多,很多时候碰不到。”于是,李建明摸索出了出租房居民的时间规律,在居民下班后上门登记,常常工作到很晚。这段时间忙碌的工作,让李建明的爱人潘小芳心疼不已,闲暇时,潘小芳就会志愿到居委会帮忙。

李建明对外来人口数据的精准掌握,得到了居民区人口普查员的极大认可,为该区域人口普查工作提供了保障。而对于工作方法,李建明则笑笑说:“多跑一跑就好!”其实,除了多跑一跑,他还有另一套秘诀——和保安处好关系。他说:“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守在小区,但是保安可以,他们知道居民回家情况,第一时间通知到我们,就能完成数据登记了。”

聊天普查 相得益彰

为了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人口普查员们可谓是绞尽脑汁,工作方式各有特点。顺天村居民区人口普查员王嵘,也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与居民聊天。王嵘包块负责的区域大多是老住宅,住户大部分都是老年人,52岁的她,被很多老人熟识。上门登记基本信息时,王嵘每次都会与老人们聊天,一户登记过程耗时约15分钟,其中至少5分钟是闲话家常。王嵘说:“老人们在子女上班后需要陪伴,只要在上门的时候和老人们简单聊几句,他们就很开心,会配合甚至帮助我们完成工作,更会有别样的收获。”有一户居民,王嵘上门多次都不在家,最终还是得到了这户居民的邻居帮忙,她才抓准居民回家的时间,完成登记。这,都得益于与老人的“嘎山湖”。

人口普查工作,少不了人口普查员之间的互相帮助。王嵘附近的一家居民,让负责该片区的人口普查员十分头疼,苦于家里没人,工作无法开展。王嵘得知后,一直留意这家居民,发现家中有人后,立即通知同事前来。王嵘说:“入户上门工作虽然辛苦,但是在居民和同事的帮助下,进行得也算顺利,居民基本上都是配合的。”

前期后期 不可或缺

在人口普查员顺利入户的背后,还有许多前期工作的铺垫。针对人口普查的各种问题,街道对人口普查员进行了培训。“每个阶段都有培训,已经组织普查员开展了多次培训。包括业务能力、普查沟通技巧等专题培训,让人口普查员能够更好地与住户沟通,遇到问题时应对自如。”长江居民区人普指导员王理介绍,“想要获取数据,最主要的还是与居民交流时的态度要柔和。”

精准数据的产生,更是少不了后期的保障。人普指导员在得到人口普查员的第一手纸质表格数据后,第一时间将数据进行比对。纸质表格数据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差误,所以王理和同事们要比对多次才会使用,确定的纸质数据,最后需要录入PAD,这又是一次次的核对,常常工作到深夜。王理坦言:“人口普查工作量大,大家都不计辛苦、全力以赴地努力完成,同时,也少不了工作人员的互帮互助、相互配合以及街道、居委的后勤保障。”

十年之约 初心不变

在此次的人口普查工作中,不乏“老法师”的身影。人普办数据组组长董文宇、指导员组长沈琴都曾参加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展的那一年,董文宇刚刚步入工作岗位,如今10年过去了,他又一次投身于人口普查工作。谈及两次人口普查工作的变化,董文宇表示,此次普查的数据采集手段,改变以往纸质登记的形式,首次采取电子化方式进行登记,登记完成后实时直接上报数据,这样减少了中间环节,有利于提高数据质量。

变的是方法和手段,不变的是初心,是对人口普查工作的精益求精。沈琴主要负责居委人口普查工作的推进,对比两次人口普查工作,她不禁感慨,变化很大!但工作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在面对紧张繁杂的工作时,沈琴仍旧需要保持专业性,将一直以来的细心、耐心带到工作中,找准人工之于电子化无可替代之处,完成带有温度的人口普查。

记者手记:

在南京东路街道乃至全区、全市,“大国点名,没你不行”等普查宣传随处可见。据了解,本次人口普查期间,全市将有13.49万名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陆续走进千家万户。从1953年第一次到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展现了社会的进步、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普查的登记方式增加了普查对象通过互联网自主填报,鼓励公众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自行申报个人和家庭信息。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南京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