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2月0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江阴居民区:

评议台“德尚增能”战疫情焕新出发

【“道德评议台”相关案例】

农历庚子年,当一场抗“疫”战不期而至,大部分居民“宅”在家里,却还有这样一群人,成为了江阴居民区的坚强后盾。虽然没在一线冲锋陷阵,但他们在看、在听、在记录,看家护院,责无旁贷,那就是居民们熟悉的名字——江阴居民区的道德观察员们。

大手牵小手  防疫宣传最先行

如何科学防范新冠肺炎?必须有适当的方式和正确的科普知识来教育引导广大居民。江阴社区老年人特别多,疫情刚开始时,他们对于戴口罩这个习惯很难适应。为此,社区党员、道德观察员王德良老师,发挥自身创作优势,及时创作了《小口罩》、《合家平安乐淘淘》两首脍炙人口的儿歌,经过小小观察员王心悦(曹光彪小学三年级学生)精彩演绎,制作成小视频。以全新的宣传形式,赋予道德评议台新内涵。

“大路小路千万条,请你保护呼吸道。出门前后要洗手,外出定要戴口罩……”如今,这一段快板词,已经成为了居民口口相传的“防疫贴士”。王德良很高兴自己能够用这样特别的方式,为社区疫情防控做出自己的贡献。

经历20年的发展,如今在“道德评议台”的发祥地江阴居民区,评议台已经不仅是一块“我写你看”的黑板报,同时也已成为联系社区居民的一根纽带。一批像王德良这样的道德观察员,更是在疫情期间充分发挥作用,以各种群众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支持防控工作。

有趣的是,一批像王心悦这样的青少年学生也以小小观察员的身份加入到了防疫工作中,大大丰富了道德评议台的参与范围。例如徐子涵小朋友用创意手掌画为抗疫加油鼓劲,潘致远小朋友以原创儿童画倡导和谐地球村……

去年江阴居民区成立了年轻的“德尚少年先锋队”,从那时起,一老一少两支队伍活跃在居民区各个角落,积极收集社区案例,踊跃撰稿和参加讨论,成为传递社区正能量的使者,并在疫情期间继续闪亮光芒。

另一位资深观察员达明瑜不由地感慨:经过20年的发展,江阴道德评议台目前已经形成了“以老带小”的格局,“我们应当考虑让青少年更多地参与社区治理,为他们今后步入社会、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德尚再增能  “能量之星”在加速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1—7月,江阴道德观察员们积极响应居民区党总支、居委号召,争当战“疫”先锋,踊跃捐款捐物,参与志愿巡逻共计227人次;社区青少年们也通过绘画、录制小视频的方式,征集画稿30余幅,小视频1个。与此同时,众多社区单位还积极向社区防疫一线工作人员送温暖、献爱心。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去年启动的江阴居民区“德尚增能”项目已经充分发挥作用,为道德评议台的实践工作助力加速。

2019年1月,发端于“道德评议台”江阴居民区的“德尚增能”品牌项目被授予南京东路街道“能量之星”称号,“道德评议台”也因此被赋予更多新内涵。近两年来,团队成员通过引入社区单位资源、组织观察员、居民、青少年持续开展“弘扬德尚之风,培育家国情怀”系列活动。例如威海苑文明议事小组会在过去一年中,商讨议题12个,完成垃圾厢房升级改造1处,有效推进社区电瓶车充电装置、电力改造等社区重大事项进度。

与此同时,评议台也在技术形式上实现了“增能”。除了小黑板,江阴居民区在南京东路街道率先开辟了居民区微信公众号“江阴居民委员会”,并不定期转载道德评议台栏目内容,使得宣传上实现线上线下“双循环”。

当然,传统的“小黑板”还是不能丢,就在不久前,观察员达明瑜在江阴居民区道德评议台的黑板上写下《党员志愿者,我们的榜样》,讲述身边党员志愿者朱伟琴的动人故事——每晚,当喧闹的社区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时,在江阴居民区有一位年过七旬的阿姨拿着电喇叭走街串巷,进行安全警示,风雨无阻。无论是春节期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还是管理乱设摊,都能见到她的身影……达明瑜感慨道:“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持之以恒并不易。朱阿姨值得我们学习。”

评好事、论不足,如今的道德评议台依然是江阴居民区传播正能量的重要阵地。多年来,社区居民也逐步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从“评他人”促进“省自身”,开创了居民区德治建设新起点。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南京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