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正元 巨鹿路(原巨籁达路)675号是一栋混合结构花园洋房,沿马路一侧的大门上所悬挂的“上海市作家协会”字样告诉人们,现如今,这里是文学界名流展现风采的殿堂。 这座具有宫殿气派的花园洋房原是民国著名实业家刘吉生(1889-1962)的住宅。其兄长是旧中国工商界四大天王之一,有“火柴大王”、“煤炭大王”、“水泥大王”之称的实业巨子刘鸿生。 1921年,刘吉生购进了法租界巨籁达路上的一块地皮(今巨鹿路681号),兴建了一幢五百多平方米的二层楼小洋房。到了1924年,刘吉生又购进了住宅东边的一块地皮(今巨鹿路675号),决定在这块地上修建一座豪宅,以此作为送给妻子刘陈定贞的40岁生日礼物。因此,巨鹿路675号有个别称,叫“陈家宅”。 为了打造这份生日礼物,刘吉生可没少花心思。他聘请匈牙利著名设计师邬达克设计住宅,又邀请大名鼎鼎的馥记营造厂老板陶桂林承建。住宅设计于1927年1月,1931年才正式落成,造价高达20万银元。 住宅属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设计施工堪称一流、形制柱式皆为典范,设计灵感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爱神丘比特和少女普叙赫的故事,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浪漫情调。 该住宅建筑面积1666平方米、主楼占地面积1606平方米,假四层,混砖结构。住宅正立面,四根古希腊风格的爱奥尼克柱子充当南门廊,柱头卷涡宽舒雄健,柱身挺拔配以槽线,犹如一头卷发的苗条少女,华丽而又醒目。南门廊尽头是建筑的入口处,系三联式拱券门,入内是高敞的主厅,厅内挂有大型水晶吊灯,可以举行宴会和舞会。 门厅的另一边是盘旋式的楼梯,梯阶犹如琴键般向上盘旋伸展,柔美中蕴涵着音乐的节律感。楼梯外侧墙上的门窗镶嵌着非常精美的彩色玻璃,楼梯内侧,顺着扶手栏杆往上走,如仔细寻觅,能在铁栏杆上的雕花图案中找到“LKS”这三个大写的英文字母,那是刘吉生英文姓名的缩写。 东厅是客厅,全柚木装饰,室内陈设高雅大方。西厅是餐厅,拱形的顶棚上布满了鎏金天花板雕饰,窗户镶嵌葡萄图案的彩绘玻璃,豪华考究。楼上是刘家人的卧室和书房。主卧顶棚,里外三圈都有漂亮的天花雕饰。室内壁橱和壁炉的木质雕饰也极为精致。 宅前花园是宅子里最有特色、最为醒目的部分。塑有普叙赫白色大理石雕像的喷水池精致典雅,雕像仿真人大小,双手高举刚脱下的纱袍,脚下是四个小天使或抱或骑着四条鱼,喷泉从鱼嘴中射出,落入水盘。这是邬达克特地出资从意大利定制送给宅主的礼物,有祝福他们子孙满堂之意,“爱神花园”也由此得名。 刘吉生为何有这样的财力来兴建豪宅?这要从他的发家史说起。刘吉生是浙江定海人,早期跟随兄长经商,靠煤炭起家。1909年,刘鸿生经介绍到英商开平矿务公司上海办事处做煤炭推销员,随后打开苏南市场,业绩显赫,任负责人。兄弟二人在沪南的打浦桥黄浦江边建立开平码头和堆栈,让所有运往苏南的煤炭从这里发货。到1923年,刘鸿生在上海市郊和长江下游地区煤炭销售量已占开平矿务公司总销量的四分之一,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煤炭大王”。在以后的十多年中刘鸿生又实现了火柴企业托拉斯宏图,创办了华东煤矿、上海水泥厂、章华毛纺厂、华丰搪瓷厂、中华码头等企业,大大发展了民族资本。建国后,刘鸿生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全国人大代表。 刘吉生担任过开滦售品处经理、中国企业银行常务董事兼总经理、香港火柴厂董事长、陪成女校校董等职务,在其他的企业也占有很大的股份。建国后,他举家迁往香港,1962年10月8日在香港去世,其妻亦在两年后去世。他们的后人将他们合葬于加拿大蒙特利尔。 1953年以来,爱神花园已作为作家协会的文学会馆,成为上海一个标志性的文化设施和文学活动中心。上海作协所属《收获》等几家杂志的编辑部也坐落在刘吉生住宅中。1999年9月,刘吉生住宅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本文摘自《静安文博钩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