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轨交车站、医院、商圈等周边道路街沿上,偶尔会有几名开残疾车的人招揽赶时间的行人,其中一些驾驶人开起来无视交通信号灯、超载拉客、车况污损,行驶在路上险象环生。静安警方在日常检查中发现这些驾驶人或是带了别人的残疾证开车,或是车辆无牌无证,即使能出示证照齐全的下肢残疾人士,车况也非常糟糕,安全隐患重重,且都涉嫌非法营运。 然而,残疾证件如何查验真伪?和民警“打太极”如何处置?整治后有“返潮”现象怎么办?公安静安分局交警支队结合“大调研大走访”工作,立足交通管理本职,通过多部门合作、多维巡控、多方联动、多宣传引导,将非法营运整治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在区域内形成严管声势。 集中整治 攻坚治顽 交警支队联合属地派出所分别对轨道公交站点、医院、商圈道路周边可能涉嫌非法营运的残疾车辆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排摸,将相关车辆经常行驶的路线与时段作为重点排摸方向,查找出车收工规律、掌握动态,整理成违法数据库,明确了整治的主要目标。 一方面,进一步梳理了残疾车交通违法行为、非法营运整治工作的流程规范,保障一线民警执勤执法;另一方面每日安排一辆平板车在站点附近待命,如有需要暂扣的,能立即将相关车辆送至指定的非机动车暂扣地进行集中管理、检测。 在重点整治区域,各属地交警大队设置一个辅警岗位,由一名交通勤务辅警开展固守管理,同时另安排一名机动警力于早晚高峰时段开展流动巡查,及时对出现的存在拉客嫌疑的残疾车进行检查,第一时间堵截非法营运情况的产生。 多方合力 精准管理 通过多部门联合形成了共治共管的合力,做到残疾人车辆精准管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车辆登记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市场监督主管部门依法对销售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实施监督管理;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查处利用残疾人机动轮椅车从事非法营运行为;残联负责会同有关部门下发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目录,为下肢残疾人出具相关证明,对车主情况登记造册,并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对违法残疾人的宣传教育、引导工作。 针对在加强执法管理后,相关残疾车辆驾驶人“警惕性”提升,与民警“打时间差”的情况,借助交警勤务指挥中心、街镇网格化的视频巡控职能,将公交枢纽、轨道交通站点作为重点区域,分时段地开展远程视频巡控,一旦发现残疾车、非机动车在上述区域聚集的,立即通知属地大队调警开展查处工作。 残疾车非法营运查处工作涉及多个职能部门,静安交警支队主动联系行政执法总队五支队、辖区派出所、街镇等部门,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责任、理顺工作职责、整合管理环节、形成工作合力,通过“五类车”联勤联动工作机制,提升后续打击整治工作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 静安交警结合“十进”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深化队所联勤机制,与各派出所民警深入辖区企业、单位、学校、居民小区,进一步加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宣传、告知力度,引导企业白领、附近居民保障自身合法权益,自觉抵制搭乘非法营运车辆的行为。 依法执法 解决困难 静安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对包括电动车、摩托车、三轮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改装车等“五类车”整治的根本目的是让城市更有序、道路更通畅安全,让居民更有获得感。调研中,民警尝试多了解下违法者之所以做出违法行为背后的原因,找出原因,使违法者放弃违法念头,去发现、适应新的生活方式,从而彻底认识并消除违法行为。 对残疾人机动轮椅车非法营运的健全人,公安部门将始终依法严肃处理。但对因生活的确困难参与非法营运的残疾人,在依法执法的同时,民警也会将具体情况通报给区民政、街道等相关部门,从而更好地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 (静安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