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历史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1月2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张园被称为近代上海的时尚之源

张园内的西洋建筑安垲第 供图/章正元
张园主人张鸿禄 供图/章正元

文 章正元

张园原是英商和记洋行经理格农在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之南、同孚路(今石门一路)之西所筑的别墅,占地20余亩。1882年,张园被无锡富商、曾任上海招商局帮办的张鸿禄(1850-1919,字叔和)购得,后又在园西购得土地40亩,拓展南至威海卫路(今威海路590弄),北达斜桥路(今吴江路),东西介于同孚路(今石门一路)和慕尔鸣路(今茂名北路)之间,一跃而列为当时私家园林之首,被誉为“海上第一名园”。主人给园子取名“味莼园”,取晋代高士张翰思家乡莼鲈美味,辞官归敌里的典故,以示高雅。这三字是仓山旧主袁翔甫所写。人们惯称“张家花园”,简称“张园”。

张园因娱乐样式众多而独步一时,很多时髦的玩意都是先在此亮相,故被称为近代上海的时尚之源。张园于光绪十一年三月初三(1885年4月17日)对外开放,不收门票,只要你有兴趣入园,就可以从中午一直玩到深夜。这不仅是张叔和吸引游客的精明之处,也是鉴于外滩公园禁止华人入内而产生的民族自尊心。

电影放映始终是张园招待游客的一张王牌,早在1897年初夏,电影就开始在张园露面。清末名人孙宝瑄在《忘山庐日记》中记载:“夜,诣味莼园,览电光影戏,白布间映车马人物变动如生,极奇。使人忘其为幻影。”可以说这是目前所知中国人对电影这一新鲜事物的最早观感。

照相是清末最时髦的洋玩意,当时上海虽已有多家照相馆,但都是室内摄影,布景皆为人工绘制,缺乏生气。1888年秋,光华楼主人在张园中开设了照相馆,打出“园景照相”的招牌,生意兴隆。

各种时尚的演出游艺活动也是张园的一大特色。1885年以后,演放焰火是张园特色项目,每放焰火,必人山人海。1886年10月6日晚,张园试燃遍布园内的数十盏电灯,游人以为奇观。1890年10月,洋人华利随气球升空,并作表演,数千观众叹为观止。

张园内有一座“海天胜处”楼,是清一色由女孩演出的戏曲班社演“髦儿戏”最负盛名的一处场所,有时还演出滩簧、昆剧、马戏、魔术等。当时引自国外的如过山车等一些时髦游艺设施,也大都在张园内陈设过。宣统元年(1909)2月,霍元甲被邀请来张园比武,吓跑了吹嘘“天下无敌”的西洋大力士奥皮音,成为当时上海市民街头巷尾津津乐道的话题。

1892年,张叔和又出巨资在园内建造了一幢高大洋房,以英文A rcadia H all命名其楼,意为世外桃源,与“味莼园”意思相通,中文名取其谐音称“安垲第”。分为上下两层的高楼洋派大气,会场能同时容纳千人,可以举办大型活动。安垲第内设置了有中国特色的茶室,茶室还供应酒菜点心。当年外地人到上海,张园之茶和四马路(今福州路)之酒是一定要喝的。

安垲第大厅一度成为上海各界开展集会、演讲、祝寿、婚庆、展览、慈善义卖等公众活动最重要的舞台。1897年12月6日,裙钗大会在张园举行,吸引了百余名中外妇女到场探讨关于上海女学问题。1902年,蔡元培等人发起“中国教育会”、“爱国学社”,这两个组织每周在此进行演讲,举行反清爱国集会等活动。1905年1月2日,一场有着时代气息的新式婚礼在张园举行,为“文明结婚”“男女平等”之先导,彰显此婚礼对数千年包办婚制及其“礼义”的创新意义。1907年5月23至25日,为救济淮苏灾荒,张园举办了一次万国赛珍斗宝大会,全部收入充作善款救济难民。在此活动期间印制了类似邮票式样的签条出售,同时刻制了两枚戳记,均为“万国赈济赛珍会”七字,成了我国邮政最早的纪念邮戳。1909年11月21日,上海出品协会主办的商品展览会在张园开展。1911年1月15日上海各界在安垲第大厅举行剪辫大会,场内外4万余人参加,千余人当场剪去辫子,引起了巨大震动。1912年4月17日,上海实业联合会在此举行欢迎孙中山的集会,孙中山发表了重要的演说。1913年4月13日,国民党上海交通部在张园为被袁世凯雇杀手刺死的宋教仁召开追悼会。

因哈同花园、大世界相继出现,张园在1918年后逐渐衰败,拍卖易主,逐渐建造成大型石库门里弄住宅群,有房屋107幢,建筑面积35186平方米。如今,张园作为一处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场所,经过整修维护开发,将再现光彩。

(本文摘自《静安文博钩沉》)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南京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