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到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3月2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王家沙VS功德林网红青团哪家强?

老字号青团广受消费者欢迎
王家沙出品的马兰头青团

□实习生 周晓婷 见习记者 林蔚雯

油绿如玉,糯韧绵软的青团是清明的传统食物。从咸蛋黄肉松馅儿到腌笃鲜、蟹粉等口味,“网红青团”年年翻新,吸引食客排队尝鲜。在沪郊乡间,仍然保留着手工自制青团的传统,割艾草、舂青汁、揉团子、土灶蒸,“舌尖上的记忆”别有一番风味。

清明食青团,古而有之

“捣青草为汁,和粉做粉团,色如碧玉。”袁枚笔下的青团,是食谱,更是诗。青团衍生于清明节。清明节又称“寒食节”。古时,每到寒食节,北方人以面粉做成蒸饼,上附红枣并捏成燕子形状,称为“子推燕”;还有用粳米及麦芽糖调制成的醴酪。在南方,有下油锅油炸至金黄色的环饼;有用糯米与麦草汁舂合而成,并以枣泥或豆沙为馅料的蒸食,也就是青团。

通常,制作青团的青草除了艾叶,还可以是鼠曲草、麦青,这种绿色带着一种自然的香气和甜味,与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制成,流传百余年。团子的馅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便大功告成。

青团是江南名吃,其地位丝毫不亚于年糕。青团蕴藏着江南水乡的情怀,味道勾起思念。春意浓浓的青团,其精髓却是蕴藏在这绿意中略带清苦的芳香。而口感的软糯清甜,让人每一口都能品出江南的精致温婉。

沪上老字号又推新产品

记者近日前去南京西路上的王家沙和功德林探了探,各式各样的“明星口味”青团都已登场,中午时间更是门庭若市。在青团界,王家沙的名气可是响当当。记者特地挑了个工作日前往南京西路店,结果门口依旧排起了长龙。阿姨爷叔们兴致勃勃地一盒接着一盒买,荠菜的、马兰头的……整个柜台前都是麦青糯米清新的香气。

记者了解到,王家沙比较受欢迎的是荠菜鲜肉青团、马兰头青团和咸蛋黄肉松青团。盒子一打开,六枚青团并排坐,个个饱满又松软。荠菜鲜肉青团一口下去,满嘴都是荠菜的清香与鲜肉的鲜美,让人无法拒绝。在此记者也要提醒大家:夹的时候要小心,一着不慎青团就容易碎。马兰头青团是老面孔,颜值却不低,看似貌不惊人,但拌着香干却能搅动味蕾。相比较而言,马兰头青团的接受程度明显要高一些,排队现场许多阿姨们都是奔着它来的:“来,来两盒马兰头!”

咸蛋黄肉松青团一咬流油,尤其是第一口,可谓惊艳。咸甜平衡得恰到好处,蛋黄拌着肉松的颗粒感与外皮的绵软也赋予了它更为丰富的口感。虽然各个味道的青团都是一个吃下去足够管饱,但咸蛋黄肉松口味的,吃完后还能唇齿留香,经久不散。

到了店里,如果觉得青团吃得有些腻,顾客还可以去二楼点一份腌笃鲜。百叶结、春笋、五花肉同煮,汤白汁浓,味道没得说。

同样位于南京西路的老字号功德林店内,顾客同样熙熙攘攘。除了传统的艾草青团,功德林的素蟹粉青团和黑莓豆沙青团也非常惹人喜爱。记者到达店铺的时候,一位阿姨刚刚买好一袋。拿着青团,她笑着说:“我忍不住了先吃一个!”功德林南京西路店供应青团的最大卖点是现做现卖。半开放的后厨橱窗让排队的人能清晰地看到青团的制作过程。店家友情提示:“必须趁热吃才可以品味青团的鲜美”。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南京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