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姚沁艺 整理报道 “你会选择哪些公共空间会客?”“你理想中的公共会客厅要具备哪些元素?”在一次街头的随机采访中,不少市民给出了他们的答案。中信泰富、恒隆广场、吴江路步行街、太古汇、嘉里中心、马勒别墅、福民会馆等地标性建筑和公共场所,成为市民接待朋友的首选“会客厅”。“干净、明亮、时尚、优雅、开放、创新、包容、有文化气质、交通便利”等元素成为市民选择公共“会客厅”的“关键词”。 6月27日,南京西路街道We课V讲暨区域化党建与企业社会责任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举办。在建党98周年到来之际,来自南西辖区的青年白领和区域化党建单位代表、专家学者共聚上海展览中心,为打造上海会客厅,讲好南西故事建言献策。 打造“会客厅” 需要绣花针式的精细管理 活动吸引了静安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孙明丽,2019年南京西路街道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轮值主席、文汇报社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谢海光,解放日报社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上海支部生活》主编周智强,SMG融媒体中心党委书记诸培璋,街道班子成员、街道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两新”组织党组织代表、居民区党组织负责人、媒体代表以及社区居民代表等参加。孙明丽还为荣获“静安区党支部建设示范点”的南西街道社会组织联合党支部授牌。 谢海光在活动中致辞中表示,上海市委主要领导近期多次提及,纽约的时代广场被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上海的黄浦江两岸将来要打造成为世界的“会客厅”。让城市更富魅力、更具吸引力。对此谢海光认为,浦江两岸,并不只限于物理意义的浦江两岸。“南西街道作为核心城区及国际时尚风向标,地标建筑密集,十万白领集聚,主要媒体汇聚,软硬件及区域优势凸显,对打造上海会客厅具有重要作用。”他在致辞中表示,有了接待客人的“会客厅”,还要会讲故事,讲好故事,把南西的故事、静安的故事、上海的故事讲得更加精彩。 同时他提到,南京西路街道通过党建引领,把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群众、志愿者等各方力量纳入到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组织架构中,这种模式值得点赞。 事实上,南京西路的精细化管理已沉淀到方方面面。比如,专门制定精细化保洁方案,把机场保洁等的“室内标准”运用到南京西路的“室外环境”,明确“白天保持、夜间保洁、机械保面、人工保点”的要求,引入高标准的坦能生态型保洁一体机等,做到“三天一冲洗、七天一刷洗、一月一磨洗”。人来人往的路段,随时会产生各种丢弃物,但在南京西路上垃圾不会落地。全长近3公里的南京西路沿线被分为12个区域,人流最紧密的白天17个小时内不间断有环卫工守候巡查,见到垃圾立刻上前捡拾走。动态垃圾7至10分钟内得到处置,让人随时可以“席地而坐”。 打造“会客厅” 需要以文明生态理念聚焦垃圾分类 俗话说“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要打造好“会客厅”,首先需要把“屋子”打扫干净,需要推进垃圾分类减量工作。 “你们看,这是一块垃圾,而经过回收处理,它最终会变成这样的时尚产品。”活动中,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国家发展循环经济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教授杜欢政先后拿出一块废塑料和一只精致的工艺品,让大家切实感受到了“变废为宝”的力量。 杜欢政表示,南西街道不仅要做好城市治理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还要把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延伸到“最后一百米”,基层社会治理的“触角”才会越来越敏感,基层社会治理更接地气,反应速度更快,政府的精细化管理才能越来越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和支持。“垃圾分类是国民素质提高的切入口,关系到十几亿人口的健康生活,不仅要有顶层设计,还要全员参与”。他认为,解决“垃圾围城”、“垃圾分类”难题,30%在职能管理部门,70%在教育部门,要靠“小手拉大手”培养家庭全员的垃圾分类意识。 事实上,南西街道对于垃圾分类工作一直格外重视。此前,街道牵头市容所、城管中队、房管办、市场所等职能部门,通过党建引领,强强联手、深入基层、巡查督促、宣传动员,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对于未经过垃圾申报的单位、南京西路沿线规模较大的重点商务楼宇和商家以及经环卫等作业单位上报的没有按规定做垃圾分类的商家进行重点检查。 而对于孩子们的垃圾分类教育,南西街道也一直没有松懈。践行分类从娃娃抓起,深入西三小学、南阳学校、逸夫职校等学校、幼儿园,组织开展多场专题垃圾分类宣讲。 据了解,本次论坛还对接静安区楼宇白领公共思政课“‘面对面 新时空’W e课”项目,延伸打造子品牌栏目——W e课V讲。这次W e课V讲即是围绕会客厅的环境打造展开。SMG融媒体中心新闻主播周瑜结合自身经历,讲述新闻人眼中的垃圾分类可行性。“方法总比困难多,多向‘环保达人’学习,用举手之劳还生命的绿色。” 打造“会客厅” 需要党建引领各方参与 活动还邀请上海恒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环卫部副经理徐一鸣,国际集团大厦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程想元,南西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沈伟,陕北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许亿在论坛上发言讨论。在讨论中他们提到,打造上海会客厅,并不是街道和政府部门唱“独角戏”,更要区域内成员单位和居民共同参与,“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上海的城市精神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开放”是上海这个城市的品格和立身之本。对外开放,同时也对内开放。 事实上,南京西路街道一直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源、城市居民和社会公众参与城市治理,构建了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据介绍,南西街道党工委在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的基础上,还打造了“校际联盟”“文化联盟”“物业联盟”等区域化党建“二级联盟”,探索打破“大院”和“围墙”,结合“三位一体”楼宇党建模式的推广,深化覆盖片块、商圈等二级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推进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在社区各项工作中的共建互补,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此外还同时统筹党建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同步配送各类服务,强化综合功能,形成区域化群建的集成效应,重点打造“Nancy群团新干线”、“福民工惠”、“OL”雅趣汇、南西缘等群团工作品牌,更好服务区域党员群众。引导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联系服务群众,有效延伸党的工作手臂。 在活动最后,解放日报社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上海支部生活》主编周智强积极肯定W e课V讲和论坛活动的重要意义,表示打造“会客厅”可以从垃圾分类工作入手,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持之以恒地营造南西社会共同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