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全景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7月1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追逐“新时尚”南西出新招

街道各方参与,直面垃圾分类“大考”

上海老港垃圾末端处置中心参观现场
华业居民区的志愿者在帮助居民垃圾分类
陈鹤琴小学孩子们的画作

□记者 姚沁艺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一场革命性的绿色转型,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7月1日是《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的第一天,为此,南西街道的居民、白领和社区工作者,纷纷“出新招”,进一步做好垃圾分类减量工作。

参观走访

感受生活垃圾处理全过程

我们日常投放的垃圾,经过收集和运输后都去哪儿了?又是如何处置的?不少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近日,南西街道物业联盟成员单位、“两新”组织,社区单位党员、社区党员等50余人来到亚洲最大的垃圾处置场——上海老港垃圾末端处置中心,进行了一次参观学习活动,感受生活垃圾处理的全过程。

大家首先来到上海市生活垃圾科普展示馆参观学习。作为上海市首座以生活垃圾为主题的科普馆,馆内一共设置了“人与自然”“重新认识垃圾”“垃圾去哪儿了”“畅想生态之城”“环保行动承诺”“影视报告厅”“DIY主题馆”等7部分,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三大原则,将展览的三大板块以“旅行”的方式展开,首先引导观众重新认识垃圾,随后开展一段奇妙的探索旅程,最终抵达“一切可再生”的未来城市。

事实上,来自上海市中心70%的垃圾在老港垃圾末端处置中心进行无害化处理。每一车运到这里的垃圾都要经过分拣、压缩、除臭等处理环节,每个环节不仅需要细致管理,还蕴含着大量创新攻关。老港基地通过先进的垃圾处置设备日以继夜地处理着大量的垃圾,其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更是在发电效率、烟气处理和节能减排等方面远远优于国内同类其他项目水平。

“没想到垃圾也能供电,还能制成纸张、砖头、蔬菜棚隔热棉等各类有用的东西,垃圾就是被放置在错误地方的资源啊,我们一定要好好利用起这些资源。”一位楼宇白领在参观后有感而发。一位物业工作者也表示:“作为楼宇物业,我们一定要动员我们的楼宇企业和白领也加入进来,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经过这次参观活动,大家更加深刻地意识到,通过垃圾分类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处置量,实现垃圾资源利用,使之重新变成资源,改善生存环境质量。

白领齐心

打造最in新风尚

垃圾分类工作不是政府部门唱“独角戏”,它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其中就少不了区域单位和楼宇白领的支持。日前,南京西路街道社区党委联合恒隆广场联合党委、恒隆广场商圈党建联席会议和南京西路街道区域化党建物业联盟开展了一场以“垃圾分类我先行,党员先锋促风尚”为主题的党日活动,助推垃圾分类工作走上一个新台阶。

活动中,玫琳凯(中国)有限公司政府事务主管顾丹婷向大家分享了垃圾分类工作的心得。她在讲话中提到,在玫琳凯,4-6位员工使用一个干垃圾桶,湿垃圾需要投放到茶水间设置的湿垃圾桶里。他们还办公区分为几个片区,在每个片区增加了一个垃圾桶,方便员工投放可回收垃圾。

此外,街道绿化市容所、物业联盟代表、楼宇代表、企业代表和白领代表围绕楼宇垃圾分类工作建议和做法展开了讨论。来自南京西路街道绿化市容所的代表张倩卉表示,街道将把握7月1号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行的契机,继续加大力度,广泛动员,全面营造人人知晓普遍参与的垃圾分分类的社会氛围。同时,她也希望参与活动的各位能为打造和谐宜居的生态之城贡献出一份力。

活动现场,区域化党建单位市外办还为南西的楼宇企业和白领送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垃圾分类英文版宣传单页,市外办组织人事处处长陈晖和静安区社会工作党委副书记陆颖一同现场揭牌。据悉,南京西路街道位于中心城区,辖区内70%的企业是外资企业。为了更好地推进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便于楼宇内的外国友人了解垃圾分类工作,南西街道联合市外办对垃圾分类的宣传资料进行了翻译,以覆盖到更多的群体,为垃圾分类工作增添一份力量。

此外,恒隆广场联合党委委员、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徐曦还在活动中发起“随手公益,最in风尚”——垃圾分类志愿专项行动,号召党员、白领志愿者在企业内部和公共区域设立白领志愿服务岗,通过在高峰投放时间段内(午餐和下班)在垃圾投放点值岗引导的方式,引导白领自觉参与楼宇垃圾分类。

创新宣传

提高居民分类意识

6月24日上午,陈鹤琴小学与古柏居民区合作举办关于垃圾分类儿童宣传画的交接活动。陈鹤琴小学工会主席莫老师和学校的大队辅导员带着十名学生代表,与古柏居委会主任汤永珍进行交接仪式。

这场交接仪式安排在富民路197弄古柏小区门口。据了解,此处的垃圾厢房是垃圾分类示范点,附近居民的垃圾分类热情也很高涨。孩子们在弄口的宣传窗自己动手布置垃圾分类宣传画,主动向进出的居民们发放宣传资料,讲解分类方法。居民们对于让孩子们来参与宣传感到很惊喜,有些居民甚至反过来考验孩子们,现场的互动很热烈。

据悉,本次活动由古柏居委会委员、陈鹤琴小学家委会成员王琥牵头。早在3月15日,居委就开始与陈鹤琴小学及家长志愿者丁老师研究商议,并于3月19日明确了方案:由学校组织垃圾分类儿童画创作及评比活动,并选出十余幅优秀作品,经扫描和广告打印,参加到古柏居民区垃圾分类宣传中,原件则由学校保留。

6月27日,适逢长乐路698弄星级楼组建设工作完成,陈鹤琴小学学生创作的垃圾分类儿童宣传画全部转入这里。

记者在长乐路698弄的弄堂墙壁上看到,一幅幅宣传垃圾分类的画作用统一的相框装裱,右下角贴着小作者的名字。这些画作中,有的画了四分类垃圾桶,还在垃圾桶上方画出了哪些垃圾可以分别投递;有的画了绿色的地球,上书“心中留意,手中留神,垃圾分类,环保节能”;有的画着青山绿水,中间竖着一座“垃圾处理站”……画作充满童趣,配以墙壁上悬挂的绿植点缀,别出心裁。古柏居委会与陈鹤琴小学对于垃圾分类的重视,将会对此项工作带来更长远的帮助。

严格监督

分类工作落于实处

“侬是啥垃圾?”7月2日早上,华业居民区的垃圾分类志愿者何阿姨早早来到垃圾厢房旁边,指导居民们进行垃圾分类。只见她接过一位居民手中的垃圾袋,打开仔细看了看,满意地点点头:“哦,你这是干垃圾,分得挺好的!”说着她帮助居民将这袋垃圾扔进了干垃圾桶里。

同时,在华业居民区的另一个垃圾箱房边,志愿者胡阿姨正想帮助一位老爷叔解开装着湿垃圾的袋子。老爷叔非要自己体验一把“破袋分类”,坚持亲自将湿垃圾倒进湿垃圾桶内,又将脏垃圾袋扔进干垃圾桶里。“自己做一遍,以后就能记住了。”这位老爷叔这样说道。

“你别说,7月1号之前,还有些居民会抱怨麻烦,这一过了7月1号,大多数居民都能自觉分类,基本上都不用我们说什么,有些年轻人还自费购买了可降解垃圾袋。”胡阿姨是垃圾分类志愿者里的“积极分子”,听说有几位志愿者出去旅游了,就主动帮着值班。这几天,她天天早上都守在垃圾厢房边,居民们的显著进步让她非常欣慰。“居委会还给我们发了火钳,有时居民垃圾分类有个别分错了,我就会用它帮忙分拣。”她介绍,随着居民垃圾分类的“准确率”越来越高,她现在通常都用火钳来整理一下垃圾箱房的堆放的垃圾,让大家扔垃圾的时候更方便一些。

据华业居民区主任桑仲平介绍,像何阿姨和胡阿姨一样的志愿者,还有六七十位。他们多数是看到居委会张贴的招募令后,主动报名的。这些志愿者经过培训后,每天7点至9点、17点半至19点半,华业居民区的12个垃圾厢房旁边都会看到他们的身影。此外,华业居民区还要求物业保洁人员在岗协助志愿者。每天7点至9点,由居民区党总支和居委干部对志愿服务进行巡回指导,社工则在17点半至19点半进行排查监督。“今后,我们还将把志愿者队伍扩大到100人,进一步做好居民区垃圾分类工作。”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南京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