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姚沁艺 物业、企业各出奇招,巧妙利用人性化管理和科技手段促使商家、白领自觉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志愿者长期值班、耐心督导,让居民的分类工作越做越好;街道妇联举办有趣的活动,让环保行动“从娃娃抓起”……近期,南京西路街道的垃圾分类气氛浓厚,在不同的领域都涌现出了好做法、好经验。 楼宇物业“出奇招”构筑垃圾分类防线 7月10日上午,南京西路街道市容所、房办组织各商务楼宇物业人员,来到兴业太古汇实地参观垃圾分类工作。大家分别走访了这里的垃圾厢房、办公区域和商场,体验此处的垃圾分类模式,学习商务楼宇关于垃圾分类宣传、投放、收运、处置的经验做法。 在走向兴业太古汇垃圾中转站的必经之路上,人们可以看到,四只监控摄像头正对着中转站的门口。据介绍,按照规定,商家放置厨余垃圾的垃圾桶上,都用显眼的颜色标注了商家的门牌号或店名。如果工作人员在餐厨垃圾暂存区的垃圾桶里发现了未按要求进行“干湿分离”的情况,可以根据垃圾桶上的编号或店名,在监控中找到运送该桶垃圾的时间和对应人员,从而对相关店铺和人员进行沟通教育。 在兴业太古汇的垃圾中转站,还有一台特别的机器——“生物处理机”,这台机器每天能处理120升厨余垃圾。“生物处理机”需要由专人操控,将垃圾从机器入口倒入,再进行加温、加菌等操作,这些垃圾就能被分解成液体,顺着管道流入污水点。此外,为了防止垃圾堆放产生异味,这里还安置了冷库机,可以对湿垃圾进行冷藏,防止异味弥散;脱水机则可以排出湿垃圾中的水分,减少渍水污染。 如果说异味和渍水污染是堆放湿垃圾时的“难点”,那么对于干垃圾来说,“混装”则是处理时格外要注意的问题。如果干垃圾中出现比重达到10%的其他垃圾,就无法清运。针对这一问题,物业和保洁人员对投放的干垃圾进行再次处理,从中分离出混入的湿垃圾和可回收物。同时,对干垃圾的投放进行重点引导,并在楼层的房内单独设置干垃圾桶,并利用密闭旋转压缩式垃圾贮存设备来压缩储存干垃圾。“我们的监控追溯举措和干湿再分离一起,构成垃圾分类的强大防线。”物业负责人这样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太古汇也承担了对南西辖区转运来的可回收物的分拣工作。为了方便清运和投放,垃圾桶分别采用不同颜色的回收袋,并使用黑色、蓝色和白色进行区分。针对白领需要,设置纸板回收处和专门投放废墨盒、电池、荧光灯的有害垃圾桶。 社区志愿者“踏实干”坚守分类督导岗位 大沽路489弄5-31号是位于中凯居民区的一条里弄,有五六十户人家居住在此。和充满年代感的里弄建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弄口那座干净整洁、分类得当、连四周地面都被拖得锃亮的垃圾厢房。而这条里弄能将垃圾分类做得如此到位,和中凯社区垃圾分类志愿者朱桂平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记者来到大沽路489弄5-31号的垃圾厢房时,朱桂平正穿着志愿者马甲在弄堂里巡逻。即使不在垃圾分类的高峰投放时间段,她还是习惯性地关注着垃圾厢房四周的情况。 “在这条里弄里,朱阿姨可是讲话很有影响力的人物。”据中凯居委会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已逾六十岁的朱桂平在大沽路489弄5号开了二十多年的小杂货铺。她和邻里打交道多,加上为人热心,居民们都很信任她。早在两年前,她就主动开始督促里弄居民做垃圾分类工作,居民也在她的监督和鼓励下初步有了垃圾分类的意识。 几个月前,她正式加入中凯居民区的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为了倡导居民们自觉、正确分类,她挨家挨户发放宣传资料,跑遍了这条里弄的每一户人家。而在督导工作上,她更是认真负责,早上7点左右就跑来值班,晚上8点半左右才回家,即使有实在走不开的情况,她也会让老伴过来帮忙督导。这份坚持和负责连居委会工作人员都十分佩服:“这件志愿者衣服,我就没见她脱过。” 朱桂平在做督导工作时,总是非常诚恳:“我常常跟居民们说,大家现在都做好,以后到公共场所就不会被罚款。”而为了提高垃圾分类的准确度,她闲暇时也常常抱着手机学习、熟记各种类型的垃圾应当如何分类。在她的努力下,目前,大沽路489弄5-31号的居民、租户基本都能自觉做到垃圾分类,这也让她感到十分欣慰。 街道妇联“倡环保”提升社区家庭参与度 垃圾分类是国民素质提高的切入口,关系到十几亿人口的健康生活,无论老小都应当积极参与。都说“垃圾分类要从娃娃抓起”,这可不是一句空话,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需要“小手拉大手”,培养家庭全员的垃圾分类意识,这就要靠家庭的教育和宣传工作的发动。 随着《垃圾分类条例》正式实施,为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全社区家庭成员的参与度,日前,南西街道妇联发起“Nancy儿童绘环保创作活动”,邀请社区里的小朋友们发挥想象,用手中的画笔尽情描绘心中的绿色家园。 据悉,本次活动以生态环保为主题,绘就儿童眼中的绿色世界,创作兼具新时代儿童风貌和静安特色的美术作品。活动的参与对象为社区5-12岁儿童,要求的图画尺寸为8k美术纸(26.6*38.2cm),具体绘画材料(可用蜡笔、水彩笔等)和表现形式不限。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和孩子要记得将作品名称、作者姓名、学校、年级,书写或者打印贴在作品背面,于7月30日前提交至各居民区或楼宇工作者。这些画作经南西街道妇联初评后,将评出若干优秀作品,并给予“学习大礼包”,所有提交参赛作品的小朋友,都能获得纪念品一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