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姚沁艺 整理报道 从“嫌麻烦”到“主动做”,《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近3个月来,南京西路街道辖区居民、白领生活习惯的转变有目共睹。这样的转变,和居委会的创新方法、志愿者的坚守岗位都是分不开的。 南京西路街道的联华、茂北、泰兴、陕北四个居民区各具特色,有的商务楼宇齐聚,有的历史保护建筑云集。而这四个居民区通过不同的方法,因地制宜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进行。 茂北: 志愿者当上“义务宣讲员” 小巷多、租户多是茂北居民区的一大特点。如静安别墅小区,基本每个垃圾厢房都在弄堂的尾端,管理上存在着许多不便。为此,茂北居委会发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垃圾分类志愿者。 住在威海路692号的王庶军阿姨是一名退休职工,从年初开始宣传垃圾分类的时候,她就积极参与。由于垃圾厢房就在家门口,王阿姨还主动当上了垃圾分类的“义务讲解员”。“一开始居民没有分类意识,有的人想分但是总分错”,王阿姨回忆起四五月份,湿垃圾桶还没有到位时的情形。那时,干垃圾桶里总是混装,加上天气逐渐炎热,家门口总是“臭气熏天”。于是,王阿姨和一位邻居主动报名,“承包”了威海路692号后门垃圾厢房的志愿服务任务。 王阿姨还透露了分类小诀窍,她家里只摆放了干垃圾桶,菜叶、骨头等湿垃圾就直接出门倒掉。因而建议静安别墅居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直接用菜盆盛放湿垃圾,然后尽快投放,这样既减少异味,也避免破袋麻烦。 陕北: 协调会共商“分类经” 从宋家老宅、西摩别墅、怀恩堂等历史保护建筑,到恒隆、中信泰富等商务楼宇,这些堪称地标的建筑物都坐落在南京西路街道陕北居民区。历史建筑和商务楼宇带来的关注度,使得这里对垃圾分类工作需要格外严谨。 陕北居民区定期开展的垃圾分类工作协调会是自今年4月试点开始以来的常规动作。最近的一次协调会上,居委干部、楼组长、党员、志愿者们围坐在一起,总结一段时间工作成效,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梳理和分析,大家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事实上,从4月初开始,陕北居委会就向居民、租户、小商户发放垃圾分类环保倡议书,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开放便民回收服务点等。不过,时至今日,虽然居民的分类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但新鲜劲正在慢慢消散,新的矛盾和困难随之产生。“部分居民不定时定点投放、小商户偷倒、志愿者人手不够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许亿书记说,居民区正在申请安装摄像头,居委干部在巡逻执勤的基础上机动参与志愿服务,并按照实际合理排班,一起努力把垃圾分类做得更好。 联华: 移动“洗手池”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积极性 湿垃圾破袋可谓是一些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时的难题,居民破袋后往往手上会脏兮兮的。然而,因为南西街道老式里弄众多,厢房边没有水管,物业增设要审批,因此许多垃圾厢房目前没有条件装传统水龙头,这个“不大不小”的问题成了一块心病。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积极性,联华居民区在4个垃圾厢房旁都放置了简易版洗手装置,供居民扔完垃圾洗手用。这个洗手装置由一个底座和一只水桶组成,水桶上装上了一只饮水机出水龙头。保洁阿姨每天会在桶内加水一次,保证居民能够有干净的水来清洁手部。 不过,刚刚放上洗手装置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居民们洗手后的地面遍布水渍,给保洁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于是,通过观察和征集意见,居委会把装置搬到了离垃圾厢房比较近的路边树丛里,居民在洗手的同时,还可以顺便给植物浇浇水,一举两得。 泰兴: 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措施 经典茂名和静安四季苑是南京西路街道泰兴居民区的两个住宅小区,据说这里住着来自40多个国家的住户,但大家都非常遵守分类“约定”。静安四季苑小区配备了志愿者,引导居民分类投放垃圾,并检查分类情况,对混放错装进行二次分类。经过居委会干部的宣传引导,目前这里已完成撤桶工作,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到垃圾厢房。经典茂名小区业委会则把“垃圾要分类”写进管理规约(草案),物业也积极配合分类收运。 而在张园,虽然旧改征收工作已基本完成,但许多工作人员仍坚守在此,并积极配合垃圾分类工作。就连保安师傅都“当上”了分类志愿者。 泰兴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吴鸿波表示,泰兴房屋性质多样,人员结构复杂,居委会将按照步行街、商品房、直管公房等不同情况,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一刀切”,把垃圾分类工作做精、做细、做实。 垃圾分类监督台 本报的“垃圾分类监督台”栏目又和您见面了。如您发现身边的垃圾分类好做法、金点子,或是有待改进之处,可以随手拍下照片、附上说明,发送私信至“福民南西”公众号后台或发送邮件至yaoqinyi@sqcbmedi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