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正元 上海市立实验民众学校位于胶州路601号,现为静安区业余大学。1945年10月,由著名女教育家俞庆棠亲手创办的实验民众学校,是培养工人干部的重要阵地,也是上海教育史上影响最大的成人教育机构,曾被誉为“沪西区的民主堡垒”“全市规模最大、办学最得力”的全市民校的中心。 俞庆棠(1897-1949),女,字凤岐。祖籍江苏太仓。1919年8月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获学士学位。1922年回国,先后执教于无锡中学、大夏大学。1927年任江苏省教育厅社会教育科科长,规划江苏省的社会教育事业。其间组织中国社会教育社,编著出版《民众教育》等。俞庆棠先生不但是教育理论家,更注重实践,执着地追求民众教育的思想,在短暂的22年中,在中国推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民众教育运动,留下了辉煌的业绩。她兴办了类型众多的民众教育实验区,建立了以上海市立实验民众学校为中心的全市148所实验民众学校,形成民众教育网。当年,劳动大众尊称她为“民教之母”。 上海市立实验民众学校的旧址,在1940年时原是一座意大利人的兵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这里变成了“日本帝国上海第三国民小学”。抗战胜利后,时任上海市教育局社会教育处处长的俞庆棠创办实验民众学校,最能突出而全面地体现她所倡导的民众教育思想。俞庄堂把实验民校建在这里有两个目的:一是有利于让学生永远记住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罪行,二是这里地处沪西工业区,附近有许多棚户区,有众多的劳苦群众生活在周围,便于开展民众教育。俞庆棠是啃着大饼当午餐开始筹备建校工作的。她组织师生们把满地的日本军棍、沙袋、天皇木偶,连同污泥浊水一起清除掉。这是俞庆棠为学生上的生动的民众教育第一课。他们仅用了10天的筹备时间就正式开学了,可见师生办校的积极性之高。 实验民校上午设儿童班,下午设妇女班,晚上设成人班。开办时,共有学生2054人。该校寓文化、思想、生产、文体教育于一体,肩负着与全市百余所普通民校联系,提供经验、教材、教育资料、巡回文库,互相交流经验,联合开展活动等重任,为各工厂办工人夜校输送干部、教师并给予办学方面的支持。由于俞庆棠办校卓著,实验民校在国内有着不小的影响。著名教育家、育才中学老校长段力佩曾应俞庆棠之邀在实验民校执教过。 中共地下党组织全力支持俞庆棠的民众教育事业。1945年12月,实验民校建立了中共教师支部和学生支部。截至1949年,先后在该校工作的教师党员约30余人,发展学生党员近300人,并在学校附近的单位和地区组建党组织42个,有力地推动沪西地区的城市贫民斗争。1947年1月,国民党上海市参议会曾提出撤销实验民校的议案。俞庆棠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帮助和广大师生的支持下,组成实验民校、普通民校师生和家长等几千人的护送队伍,到市参议会请愿。同时,上海文化教育界的著名人士撰写文章或发表谈话,纷纷表示反对撤校。经过斗争,市参议会撤销议案,实验民校得以保留。1949年,实验民校师生组织人民保安队和纠察队,参加迎接上海解放的活动。 全国解放后,俞庆棠于1947年春担任联合国科学文教组织中国委员会委员;1948年又担任联合国远东基本教育会议中国代表团顾问委员会委员,同年应邀赴美考察战时难童教育;1949年5月回国后,参加全国教育工作者会议,并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和开国大典。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俞庆棠为政务院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1949年12月4日半夜,俞庆棠突患脑溢血而与世长辞。终年52岁。 为纪念这位为民众教育作出无私贡献的人民教育家,在静安区业余大学的绿草坪上竖立着一尊俞庆棠先生的半身塑像,周恩来总理夫人邓颖超同志亲笔题词“人民教育家俞庆棠先生”。当年实验民校的三层坡顶教学楼,被完整地保留下来,除了内部装修几经变化之外,外观轮廓基本未变。如今各行各业,一批又一批的学员,在这里被培养成对国家建设有用的人才。 (内容摘自《静安文博钩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