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正元 巨鹿路花园住宅群,在富民路、常熟路之间的巨鹿路上,两旁生长着枝繁叶茂的梧桐树。“巨鹿”名字古雅,源自《尚书》中的“尧试舜百揆纳于大麓”,说的是5000 年前唐尧禅位给虞舜,就发生在大(巨)麓(鹿)这个地方。此后许多朝代都以“巨鹿”之名,作为封爵谥号赐给功臣宿将。建国前,这条路名叫巨籁达路。 巨籁达,1901至1909年法国三任驻沪总领事。1907年5月,强行越界筑路,路成后即命名为巨籁达路。这是旧上海租界较为重要的一条东西向的干道(东起成都北路,西至常熟路),有着不张扬的异国风情。每次走在这条路上,都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一般。 静安区有类似巨鹿路花园住宅群的建筑共三十多万平方米,当年列全市第二位,是花园住宅集中的地区之一。花园住宅,俗称花园洋房。它由标准较高、面积较大的西方近代住宅建筑和宽广的绿化园地及庭院小建筑构成。花园住宅首先由外国人在上海租界建造,后被中国官僚、买办、大资产者仿效营建,或自己来上海当“寓公”,或用来“金屋藏娇”。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后,沿静安寺路(南京西路)至海格路(华山路)一线建有规模较大的花园住宅。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境内花园住宅建造的鼎盛阶段。此时,花园住宅的建造已扩展至爱文义路(北京西路)、福煦路(延安中路)、愚园路、巨籁达路(巨鹿路)、蒲石路(长乐路)等道路两侧。仿古典式、乡村别墅式、西班牙式、现代式、混合式等形形色色的高级独院式花园住宅样式,对区内的景观和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巨鹿路849-863号、865弄和889-899号是一处占地面积达36.96亩的大型花园住宅群。由匈牙利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1920年始建,建成于1930年。其中851- 863 号7 座住宅,原先均是英商亚细亚石油公司外籍员工的居所。整个园地宽敞,环境清幽,设备齐全。 在此处建筑群中,最有代表特色的是889号的花园洋房。该园区共有9幢建筑,风格大同小异,被视为一处建筑群体。它们是在上世纪20年代末,由亚细亚石油公司投资建造,供其外籍高级职员居住。这群别墅的建筑风格属北欧式砖混结构,假三层,入口有两处,居西侧、东北侧。1926年建成使用,每幢两单元,分门进出,独用庭院。南立面底层为券廊,二层设大阳台,两侧有双坡三角形山墙,与四坡屋顶连接。山墙立面呈现木框架外露,屋顶中间有棚式老虎窗。外墙二层以上拉毛水泥贴面,底层砖石砌筑。木门窗带有窗套,立面对称,屋顶上带有多支烟囱。西侧另设入口,架一小亭,用罗马柱支撑,青石踏步,红砖砌护栏。外观小巧、别致、典雅。 巨鹿路别墅群的制造母体为英商亚细亚石油公司。旧中国时期,我国国内石油工业薄弱,对石油的需求主要依赖进口。早期的有美商美孚石油公司的产品美孚油,后来有英商德士古石油公司的石油进入中国,与美孚竞争,在中国市场平分秋色。英商亚细亚的壳牌石油进入中国市场较晚,但是后来居上。该公司石油品种繁多,质优价廉,对石油的附产品也不放过,其中如僧帽牌洋烛,质高价廉,居然能和早已占有中国中小城镇市场的鹰牌烛和白礼士烛并驾齐驱。 亚细亚石油公司在对华贸易中,把石油产品通过滇缅公路运入中国内地,支援抗日战争,路经崇山峻岭,极其辛苦。当时有“一滴汽油一滴血”之说,企业的经济效益日长夜大。战后,亚细亚石油公司大力扩展远东市场,以上海为销售中心,并购置了大量房地产作为油库销售使用,甚至于对闹市口和交通要道也力争设置加油站。延安东路2号的亚细亚大楼和巨鹿路上的花园别墅区,就是在这个时期建造的。 上海解放后,公司业务虽有些缩减,外籍职员纷纷离沪,但公司无意从中国全盘退出。他们聘请了我国前任澳大利亚总领事、曾留学英国的著名学者郑康琪任驻沪总经理,1957年郑康琪病故后,改由其妻姚念媛为代总经理。 如今漫步在这一街区,仍然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这个住宅区的尊贵之处,只是悄悄爬上墙头的老藤和台阶旁的陈年青苔暗示着它们所经历的沧桑,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花一木都蕴藏着无数悲喜的人间故事。 (内容摘自《静安文博钩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