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姚沁艺 实习生 陆玲 居民动手制作“定滑轮分类神器”、“金牌督导员”日复一日值守垃圾厢房、居委会联合辖区学校进社区宣传垃圾分类……去年夏天,为了迎接垃圾分类“大考”,南京西路街道的居民区、楼宇各出奇招,居民、白领积极参与,拥抱垃圾分类这一“新时尚”。 眼下,《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经施行了一年多,南京西路街道的垃圾分类情况如何?居民的分类习惯保持得怎样?日前,记者走进社区进行回访,发现在去年的基础上,又涌现出了不少新亮点。 垃圾厢房功能升级居民分类更方便 去年,威海居民区陕西北路30弄居民自制了“湿垃圾桶盖小滑轮固定装置”,使用者毫不费力即可打开湿垃圾桶盖,这一创新让居民纷纷点赞。日前,记者在走访陕西北路30弄垃圾厢房时发现,厢房内外又新添了LED灯带。 据了解,《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威海居民区的居民经常把自己在垃圾投放过程中的体验和建议发在楼组自治群里。有居民提到,陕西北路30弄垃圾厢房虽然在定时定点投放时间段之余开放了“误时投放点”,但是因为晚上缺乏照明,居民在投放时感到非常不便。于是,居委会带领居民们集思广益,最后决定在垃圾厢房装灯带,并设置定时开启装置,以满足居民的夜间投放需求。 延中居委会则在模范邨垃圾厢房的湿垃圾桶上增设了“湿垃圾破袋神器”,居民无需费力解开垃圾袋,只需在湿垃圾桶口的锯齿上一划,垃圾袋就会破开一个口子,湿垃圾自动落入桶中。“为了防止居民自己操作划破手,我们每天都会有垃圾分类志愿者来代为操作。”居委干部说道。 在南京西路街道,这样的“硬件升级”随处可见。《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后,南京西路街道为古柏居民区富民路197弄的垃圾厢房添置了水斗,前不久,又增设了太阳能声控灯。古柏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段国元告诉记者,太阳能声控灯设有定时功能,白天不会进行照明,但到了晚上,只要发出声响,就会自动亮灯。“这样可以在节能省电的情况下,为晚上扔垃圾的居民照明。”记者还发现,垃圾厢房旁的墙壁上贴着一张“红黑榜”,榜上写明,将“通过上门走访、点位查看等方式,每周对每户的生活垃圾分类情况进行评估”,并用不同的符号标明“情况良好”或“总体较差”的评价,在榜单的最下方,标注了垃圾分类的投放指南。段国元表示,南京西路街道近期在多个小区的垃圾厢房都张贴了“红黑榜”,未来,街道将公布垃圾分类投放优秀者或不足者的相关信息,以健全垃圾分类的激励和劝诫机制。 除了居民区垃圾厢房进行硬件升级,辖区楼宇还对垃圾暂存区进行了功能提升。上海国际大厦探索“大分流,小分类”方式,设置了大件垃圾暂存区和建筑垃圾暂存区,同时更新了楼层垃圾收集容器,并新建了一座生活垃圾厢房。垃圾厢房在夏季温度高的时候开启空调,其余时间则通过打开室内排风扇和门上的百叶窗进行通风换气,保证厢房周边的环境卫生。 群众习惯养成良好督导沟通更顺畅 “现在居民的自觉性越来越高了。”多年来一直在富民路197弄进行垃圾分类督导工作的志愿者王祖蕙表示,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常态化推进,多数居民已经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除了部分短租客需要再监督,其他长住小区的居民会自觉分拣。”因为居民自觉性的提升,志愿者们的工作压力也减轻了。负责管理南京西路街道多个垃圾厢房的洁星清洁服务有限公司主管李思新,也对富民路197弄垃圾厢房的垃圾分类情况给出了好评,他表示,这里的居民投放垃圾非常精准,严格按照“四分类”标准进行投放。 “现在多数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已经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即使有时遇到问题,也会主动来问。只有少数短租租户对这里的定时定点投放规则还不够熟悉。”左立琴担任延中居民区模范邨的清洁员已经多年,去年年末,因为本来担任督导员的顾师傅年事已高,左立琴便在居委会的建议下,兼任了垃圾分类督导员。即使不在工作时间,左立琴也会常常坐在垃圾厢房边,“要是在垃圾厢房关闭的时间看到有人把垃圾放在门口,我就会进行劝阻,久而久之,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了。” 除了小区内部的垃圾分类管理有了提升,沿街面的垃圾分类状况也进一步改善。襄阳北路的沿街垃圾厢房只收纳生活垃圾,但在《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之前,附近的商铺常常将成桶的厨余垃圾倒入该厢房,造成地面湿滑、气味难闻、居民生活垃圾没有空间投放等问题。而现在,记者再到襄阳北路的沿街垃圾厢房回访时,发现原来的满地油污已经不见了踪影。记者了解到,一年来,南京西路街道采用服务和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在及时为商户提供服务的同时,保持着对垃圾分类宣传和管理力度。如今,襄阳北路附近的商铺都是通过街道提供的沿街商铺上门定点定时垃圾分类收集服务处理垃圾,不再将厨余垃圾倒入襄阳北路的沿街垃圾厢房了。 各方力量积极联动分类成果共维护 一年以来,南京西路街道辖区内越来越多的力量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来。富民路157弄没有垃圾厢房,为了方便居民投放垃圾,设置了分类垃圾桶。但是,富民路157弄位于多个街道相交之处,周边商铺众多,管理起来非常不便。垃圾胡乱堆放的问题,也影响了弄口一家炒菜馆的生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古柏居民区创新管理模式,和炒菜馆达成合作。炒菜馆老板每日会负责对垃圾分类进行管理,居委会则会随机走访抽查,弄内的居民也主动担任“监督员”,一发现线索即上报居委会。在各方力量互相配合的过程中,富民路157弄的垃圾投放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除了辖区商铺协助管理,辖区青少年也加入到了居民区垃圾分类工作中来。日前,在南京西路街道的牵头下,上海市逸夫职业学校的学生及延中居民区的小朋友们一同为延中居民区模范邨、大兴里两个小区的垃圾厢房进行了美化改造。街道更换了模范邨垃圾厢房损坏的不锈钢门,并增加了清倒垃圾后的洗手池。学生们穿起围裙、戴好手套,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厢房进行彩绘喷漆。模范邨的垃圾厢房后方有一片小竹林,学生们便为垃圾厢房画上了熊猫吃竹子的彩绘图案。大兴里的垃圾厢房,则以“森林美丽小家园”为主题进行了美化。 “垃圾厢房增添了彩绘后,偷偷在垃圾厢房前放垃圾的现象变少了。”延中居民区居委干部告诉记者,居民觉得改造后的垃圾厢房非常美观,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