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08月1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治驱动 青年助力

南京西路街道治理流浪猫有妙招

工作人员用网兜捕捉流浪猫
青年白领了解流浪猫情况

□记者 姚沁艺 实习生 陆玲

南京西路街道华业居民区的老式里弄众多,人烟味浓的小弄堂成为了许多流浪猫栖息的场所。今年年初,华业居民区中的流浪猫已经多达四十余只,尤其是铜仁路九十弄附近,一条狭窄的里弄里能看到十几只流浪猫出没。

为了妥善处理流浪猫繁殖、居民投喂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华业居委会从年初起,就将“爱猫不扰民”列入居民区自治项目。从召集居民集思广益,到陆续对流浪猫进行绝育,再到青年白领的广泛参与……南京西路街道在流浪猫管理问题上下足了功夫。

该不该喂流浪猫?居民看法不一

华业居民区的流浪猫来源复杂,除了自己流浪到这里的“野猫”外,还有不少是居民区里的租客搬走后遗弃的。许多爱猫的居民觉得猫咪可怜,便出于好心开始投喂它们。多年来,大猫生小猫,一代代繁衍让华业的流浪猫数量越来越多。

“一般来说,上了年纪的居民喜欢把剩菜剩饭喂给猫吃,年轻的居民可能懂一些投喂知识,会自费买一些猫粮来喂。”居委干部表示,因为居民的投喂行为完全无组织,所以经常出现同一群猫一天吃好几顿饭的情况。“投喂的居民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当天第几个喂猫的人了,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猫粮吃不完。”

投食产生的剩余饭菜或猫粮,用不了多久就会变质发霉,引来蚊虫,影响公共空间的卫生环境。被投喂的流浪猫也越来越“放肆”,甚至将排泄物散落在居民的花盆内,让不喂猫的居民叫苦不迭。

随着流浪猫日益增多,近年来,华业居民对于“该不该喂猫”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歇过。“支持方”觉得自己在献爱心做好事,“反对方”则认为喂猫行为已经影响了社区的公共环境卫生,甚至一些不堪其扰的居民出现了伤猫的行为。如何让双方互相理解,引导居民合理看待这一问题,成为华业居委会需要思考的问题。

今年3月,华业居委会启动了前期的意见征询工作,在居民区发出意见征集书1000多份,最终回收200多份。其中,反对在社区内喂养流浪猫的占95%左右,持中立态度的占1%左右,持支持意见的占4%左右。

各方初步达成共识积极众筹自治经费

今年4月底,华业居民区邀请居民、志愿者、楼组长共同开展了一场座谈会,持“赞成”“反对”“中立”态度的三方人士得以心平气和地坐下来,根据征询期间较为集中的意见,交流喂猫事宜。

在座谈会上,居民们各抒己见。有居民提出,是否能将猫引至附近小花园投喂,而不要直接在弄堂里喂食。但了解流浪猫习性的居民则表示,猫具有很强的领地意识,如果把一批猫引走了,会有新的猫来“侵占领地”,如此一来流浪猫会越来越多,容易起反效果。还有居民提出,让爱猫人士直接收养小区的流浪猫。但一位平时喂猫的居民则表示,自己已经领养了三只流浪猫回家,实在照顾不过来,这一办法治标不治本。

是否要为流浪猫做绝育也是居民讨论的热点。两位在民间动物保护组织工作的居民表示,不久前他们曾自费为社区里的两只流浪猫做绝育,当时宠物医生发现两只母猫都已怀孕,“如果生下来,那社区里又要添11只猫。”因此,大家都认为给流浪猫做绝育是有必要的。

座谈会最后,居委会对大家的意见进行了总结:建议有的居民虽然不喂野猫,但不要伤害它们;尽快完成制定社区文明喂猫公约;组建野猫喂养志愿者队伍,并保持喂养点清洁工作;发出专项自治众筹倡议,引导愿意推动野猫绝育项目的居民捐款,让专业方组成小项目进行社区野猫绝育工作。

经过讨论,华业居民们达成“爱猫不扰民”自治公约:“不随意投喂,不喂剩饭菜。不多放猫粮,谁喂谁清理。不影响他人,不发生冲突。爱猫不极端,不爱不伤害。你我同努力,和谐共相处。”

同时,华业发布了“爱猫不扰民 共建和谐社区”专项自治众筹倡议书,召集爱心居民一起筹集自治资金,对小区中的野猫进行绝育,减少过度繁殖。

据悉,座谈会结束后,不少居民当场就慷慨解囊,为社区流浪猫绝育项目捐款。90岁居民杨阿姨捐出100元,张阿姨、韩阿姨也各拿出100元作为捐款,姚女士更是拿出1000元……会议当场,所筹集的自治金超过了2000元。

“绝育”“领养”双管齐下已有猫咪找到新家

日前,经过多方努力,华业居委会依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力量,陆续开始对小区的流浪猫进行绝育。据居委干部介绍,华业居民区对于流浪猫的处理采取的是“TNR”模式,即“捕捉-绝育-放回”。“捕捉”环节主要会用到两种方法。在天气晴朗、流浪猫愿意出没的时候,机构的专业人员会在流浪猫经常出没的地面铺一张纸,并撒上一些猫粮,等猫咪前去吃猫粮时,用网兜将流浪猫“当场抓获”,为控制猫咪的应激反应,还把抓住的流浪猫放入透气的不透明布兜,随即送往宠物医院进行绝育手术。

而专业人士不在场的情况下,华业居委会则会在流浪猫经常出现的点位放上诱捕笼,笼内撒了猫粮,流浪猫进笼觅食时,会踩到机关,笼门会立即关闭。“不过这种‘守株待兔’的方式比较考验运气,运气好的时候没放多久就抓到猫了,有时等半天也抓不到。”居委干部表示,当诱捕笼抓住猫时,居民志愿者会帮助居委干部一起把笼子抬到安全处,并联系专业机构将猫送往医院。

做完绝育手术的猫咪,会登录在专业机构的领养平台。截至6月中下旬,第一批绝育的7只流浪猫中,有1只流浪猫很快被爱心人士领养,其他6只猫在医院休息五天后,放回了小区。“做好绝育的猫,会被打上耳标,和未绝育的猫作区分。”

值得一提的是,领养平台会对领养人的身份进行审核,并在领养后一段时间内进行回访,保证被领养的猫咪遇到负责的主人。

青年白领深入社区共议流浪猫治理

除了“TNR”模式,还有哪些举措可以帮助华业居民区更好地治理流浪猫?前不久,南京西路街道华业青春社区开展“宠爱YOU+”流浪猫治理项目,来自周边楼宇和居民区的白领青年共聚一堂,以议事、团建、分享等活动为载体,商议小区的流浪猫管理问题。同时,居委会还邀请了部分居民代表旁听。

在兴业太古汇工作的白领夏女士结合自身所见所闻表示,合理喂养流浪猫、做好绝育,是可以控制小区流浪猫数量的。她提到一位在彭浦新村专门喂养流浪猫的阿姨,家中有七八只流浪猫,但是家里很干净,没有异味。“这位阿姨从来不喂剩菜剩饭,还自费带小区里的流浪猫去做绝育。后来,她的行动感染了小区居民,几位年轻的小姑娘也帮着她做这些事。现在,这个小区的流浪猫稳定控制在个位数。”

家住新成居民区的林女士,则是用自己的努力,控制住了里弄的流浪猫数量。她认为,流浪猫的数量是一个自然增长的过程,与投喂了多少并没有关系,因此绝育是有必要的。几年前,林女士就开始关注弄堂里的流浪猫,自费带着它们去做绝育手术。同时,她也会在网上发布领养的帖子给幼猫找新家,已经陆续给10余只流浪猫找到了合适的家。“后来有两个年轻的女生加入了我的行动,我们三人团队就一直料理社区学校附近的流浪猫。通过五六年的努力,我们做到了弄内85%的流浪猫都是绝育猫,小区居民看到了成效,也开始支持我们。”

来自恒隆广场的青年Caissy提出设置、规划定点喂食棚的建议,她认为,可以制作一些小巧且融入社区景观的喂食棚,并倡导定时、定点文明投喂,及时对周边的环境进行清理。

一位在信谊图书就职的青年,则强调了宣传的重要性,她认为,小区居民只有了解猫的知识,工作才能持续开展。她还代表出版社,带来了《呼唤我的猫》等卡通绘本,赠送给华业居民区,并提出可进行义卖筹款、通过绘本进行文明宣传等。

据悉,后续,南京西路街道还会通过义卖市集等活动,为华业居民区的流浪猫的绝育筹集资金,并组织辖区青年进入社区,成立自治团队,开展文明投喂的引导工作,以提升小区卫生环境。同时,街道也会通过专业领养平台,持续为这些流浪猫寻找一个家。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南京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