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工程事关千家万户。为了更好地推进申城流动餐车项目,今年9月底前,申城将有100辆流动餐车正式“上路”。 与此同时,申城将通过大力发展“便利店+早餐服务”“新零售+早餐服务”“流动餐车+早餐服务”“互联网平台+早餐服务”等方式,让市民更方便地买到安全、卫生又美味的早餐。 百辆流动餐车将陆续亮相 为规范本市流动餐车经营行为,推动早餐服务新模式发展,市商务委等七部门印发《上海市流动餐车管理办法(试行)》于8月1日起正式实施,《管理办法》对于餐车本身、点位设置、经营主体、运营管理等各方面提出了要求。 目前,长宁区已试运营全市首辆流动餐车。光明、百联、粮全其美、盒马、巴比等5家试点企业积极开展餐车投放前准备工作,确保9月底前100辆流动餐车上路运营。 其中,百联计划在8月中旬先行投放5辆流动餐车进行试运营,9月底前投放11辆流动餐车;光明计划8月底先行投放2辆流动餐车进行试运营,9月中旬投放8辆流动餐车,9月底投放20辆流动餐车;粮全其美、盒马、巴比将在国庆前夕分别投放50辆、2辆、2辆流动餐车。 将推百个“网订柜取”点 每个工作日的早上,位于轨交13号线世博会博物馆站的盒小马歌斐中心门店,会跟随地铁早高峰的节奏开始忙碌起来。和其它早餐店不同的是,新鲜现做的煎饼果子、手抓饼、豆浆、咖啡等餐品会被放到旁边的智能取餐柜,被匆匆而至的乘客扫码取走。 这是上海升级版“早餐工程”的新业态标杆盒小马首店。用户在盒马APP提前远程下单,到自提柜扫码取餐,整个数字化履约在2分钟内即可完成。数据显示,大部分用户会提前5分钟下单,也就是2站地铁的距离。这期间,用户可以在盒马APP上查看订单状态,并收到人工智能取餐电话提醒,APP端同步显示取餐信息。 “新零售+早餐服务”也是未来申城早餐工程推进的重点模式。上海将全力推进盒小马、逸小兔。“网订柜取”项目聚焦地铁沿线写字楼片区、开发区(园区)、地铁上盖商业项目展开布局。 “老字号”不断推陈出新 考虑到人们生活水平、餐饮理念的不断提高,不少“老字号”正在不断推陈出新,从品种、模式等多方面带来更多惊喜。 “我们会在现有的早餐品类里增加一些西式点心,比如已经在洽谈的牛奶棚的蛋糕、泰康食品的西式饼干等。”老盛昌董事长余维明告诉记者,根据此前的调研,他们发现年轻消费群体对于早餐消费升级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公司也一直在考虑如何跟上时代潮流,更好地迎合市民的需求,而增加“西餐”便是提升“共享早餐”整体品质的方案之一。 据悉,共享早餐“中西结合”的模式将于今年国庆前,率先于老盛昌位于浦东和虹口的两家改建门店“落户”。与此同时,老盛昌“网订店取”也已进入冲刺阶段,可供提前线上下单的小程序已基本设计完成,去中式早餐店买早餐“即到即提”,即将成为现实。 进一步完善早餐供应体系 记者从市商务委了解到,目前,全市共有早餐供应网点2万多家,其中约80%网点供应中式早餐,20%网点供应西式早点,形成了社区堂食门店、连锁便利店、街边小店、西点面包坊和电商平台外卖共计5种供应模式。随着市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需求的日益多元化,本市早餐工程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短板,包括购买早餐的便捷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早餐品种有待进一步丰富等。 因此,为了让市民吃得更便捷、更丰富、更健康,在今后的早餐工程“升级”推进过程中,申城将通过完善以连锁早餐网点为主体,特色单店、流动餐车、外卖平台配送等多种形式为补充的早餐供应体系。例如在加快推进“共享早餐”建设方面,申城将聚焦具备“中央厨房”条件的企业,梳理企业“可共享菜单”与“需共享菜单”,为供需双方企业搭建平台,以实现市民“进一家早餐门店就能吃到多家品牌企业早点”的愿望。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市民对健康、营养的需求,市商务委将会同市卫健委实施《早餐营养优化计划》,对早餐企业提供的菜单进行营养学分析,提出营养优化建议,推出适合各类人群营养需求的健康套餐。 (新闻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