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楼联翩倚华亭,古柏茂盛北窗宁;霓虹一陕汇南北,威凤祥麟海波清;国泰民安万事兴,新绿成荫舞升平;锦瑟华年安乐业,延绵梦中凯歌鸣。”——相信读者已经发现了,这首诗中藏有南京西路街道13个居民区的名字。作为南西居民,你可能一直都有这样的好奇:南西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社区,她的过去是什么样子的?在五十年甚至一百年的时间里,她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迁? 眼下,“四史”学习教育正当热潮,为了贯彻人民城市理念,展现南西街道各居民区的往昔、变化与发展,本报特设立“南西印记”专栏,邀请一群来自南西“本土”的达人来带领大家走进街道的13个居民区,他们之中有土生土长的南西居民,有对南西怀有深厚感情的社区青年,也有为社区群众奔走服务的居委干部。这些达人将用他们的故事,带读者领略13个居民区的风采。 本期的“南西印记”达人是平安大楼居民江华,他是平安大楼楼道自主改造的“总设计师”,曾助推平安大楼成为五星级楼组,被评为街道首届“社区治理达人”。他将带着读者一起,走近华业居民区,探究这里的“前世今生”。 我从小居住在华业小区,小时候,一抬头就可以看见一幢又漂亮又有特色的建筑,和“俄罗斯方块”里的房子一模一样。妈妈告诉我,这幢建筑是上海展览中心,以前叫中苏友好大厦,是历史的见证,当时一知半解的我,脑子里却只记得那充满俄罗斯风情的建筑外观。 随着年岁渐长,我慢慢对脚下的华业居民区有了全面的认识,这里有悠久的历史,有风情各异的建筑,有海派格调的老街,有誉满天下的名人,正是因为在历史的烟火气中熏陶过,今天的华业居民区才会有热情高效的自治自理和百花齐放的群众文化氛围。下面,请大家随着我走进华业居民区的“前世今生”。 特色历史建筑 展现海纳百川的“沪上风情” 华业居民区因华业大楼而得名,东起陕西北路,西止铜仁路,南临延安中路,北靠南京西路,面积0.26平方公里,拥有户籍1600余户、人口4900余人。 华业居委会成立于1951年,并于1994年10月起隶属于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管辖,先后有5届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和6届居委会主任在此任职。现任华业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和居委会主任分别为金玉苹和桑仲平,均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 华业居民区主要由华业小区、华南小区两个居民小区以及铜仁路90弄、威海路888弄等新式里弄和住宅楼组成,既有华业大楼、平安大楼、沧州别墅等历久弥新的居民公寓,又有林村、慈惠北里等石库门里弄,周边还有上海展览中心这样的特色建筑,以及锦沧文华酒店这样的摩天大楼,蜿蜒在居民区边界的,则是陕西北路老字号特色街。走在华业,仿佛穿梭在流光溢彩的“时间隧道”,让人尽情领略迷人的“沪上风情”。 华业大楼是华业居民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又名华业公寓,是上海市历史保护建筑。1934年由建筑师李锦沛设计建成,是旧上海为数不多的由华人建筑设计师自行设计的公寓大楼。华业大楼中部主楼八层,连顶一共十层,伸出两翼称南部、北部,各四层。建筑形式及细部均仿西班牙式建筑风格,是典型的折衷主义向现代建筑过渡时期的作品。建筑落成之初,以租金贵著称,直至解放后,普通居民才有机会搬进华业大楼。 位于延安中路1000号的上海展览中心,原名中苏友好大厦,曾经是上海解放后最大的建筑物。这座具有浓郁俄罗斯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气势恢宏、高大巍峨,极具观赏性,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上海展览中心于1989年被评为1949-1989上海十佳建筑之一,1999年被评为“建国50周年上海十大金奖经典建筑”,2005年被评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2016年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载入上海建筑史册。每年有众多重要展览、政治活动、外事活动在展览中心举办,是上海乃至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陕西北路老字号特色街南起延安中路,北止南京西路,这条短短100多米的马路,集结了近20家老字号:开开服饰、雷允上药业、龙凤旗袍、白玉兰真丝、亨生西服、新雅熟食、美新汤团等等。往前回溯,这条街是曾被评为“上海市商业特色街”的陕西北路服饰街。经过一年多的规划改造,这里转型为陕西北路老字号特色街,2009年正式开街,中国商业联合会授予其“中华老字号上海第一街”称号。2017年的第二次全面升级改造,使特色街以新海派风格的全新面貌再次开门迎客,内部焕然一新,敞亮的厅堂,典雅的布置,使得购物体验感一路飙升,为南京西路商圈增添了一处新的“打卡圣地”。 深厚文化底蕴 为社区增添一抹亮色 华业的文化底蕴,不仅仅来自于这里的历史建筑,也同这里的居民密不可分。华业居民区的名人,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著名作家、戏剧家李健吾,著名电影和话剧演员金山、张瑞芳、王丹凤和昆剧大师俞振飞等大咖均曾居住在这里,但要说起现今仍居住在此的“重量级”名人,就不得不提起华业的著名女小提琴演奏家俞丽拿。 1940年出生的俞丽拿,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音乐家学会副主席,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创建了俞丽拿小提琴艺术基金会,并在2018年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大家耳熟能详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就是她献给人民群众的经典杰作。 “整治”到“自治”记录时代变迁点滴 或许有居民依稀记得,20年前,华业居民区不仅房屋陈旧、设施落后,还存在着大量的违章建筑。1993年起,在政府部门推进下,华业居民区的旧住宅改造和卫生间改建等工程陆续启动.2013年起又先后对居民区内直管公房开展全项目大修和电表扩容改造。2018年起,华业居民区完成了“一平方”马桶改造项目,基本“消灭”了手拎马桶,并于2019年完成了路面翻新工程。 20年的变迁中,华业居民区不仅彻底摆脱了“脏乱差”,居民居住条件焕然一新,特别是华业小区,自2000年来,十多次被评为年度上海市文明小区。在长期的共建共治中,还形成了许多有特色的自治项目,得到市、区领导的高度重视。20年来,俞正声、韩正、黄菊、徐匡迪、陈铁迪等市领导先后来到华业居民区视察和调研,为华业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居民自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2017年3月起,华业居委邀请小区内三个业委会共15名成员,一同组建了“华业居委业主委员会理事沙龙”,以小区内业委会为主体,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小区物业等居民管理、服务部门成为“沙龙”支持方,为小区自治提供政策上的指导和众多活动的支持。三年来,“沙龙”每季度开展一次主题活动,内容主要围绕开展疑难问题探讨、主题学习、参观交流、业主自治服务活动、案例分享、政策法律学习等,经常是“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解决问题”,形成了居民区党总支牵头,居委会“连接”,小区业委会“强自治”的格局,打开了社区治理的“新路子”。 为发挥居民区自治主体作用,进一步整合社区群文资源,2015年3月,华业社区团队工作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并负责规范居民区内各类团队活动的工作流程,制定团队工作、活动室使用等相关制度和规定,安排学期计划、活动时间,记录活动内容等工作,并由管理委员会广泛征集民意,听取各方意见,进一步提高各居民团队参与社区自治的热情,不断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真正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华业居民区现有多达11支群文团队,其中群众文化团队4支、群众健身团队两支、群众兴趣团队5支,在区、街道组织的各类活动比赛中取得不俗的成绩。(内容由街道党政办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