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西印记 “重楼联翩倚华亭,古柏茂盛北窗宁;霓虹一陕汇南北,威凤祥麟海波清;国泰民安万事兴,新绿成荫舞升平;锦瑟华年安乐业,延绵梦中凯歌鸣。”相信读者已经发现了,这首诗中藏有南京西路街道所有居民区的名字。作为南西居民,你可能一直都有这样的好奇:南西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社区,她的过去是什么样子的?在五十年甚至一百年的时间里,她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迁? 眼下,“四史”学习教育正当热潮,为了贯彻人民城市理念,展现南西街道各居民区的往昔、变化与发展,本报特设立“南西印记”专栏,邀请一群来自南西“本土”的达人来带领大家走进街道的各个居民区,他们之中有土生土长的南西居民;有对南西怀有深厚感情的社区青年;也有为社区群众奔走服务的居委干部。他们将用他们的故事,带读者领略各居民区的风采。 本期的“南西印记”达人叫丁佳哲,是南京西路派出所的一名民警。南京西路派出所位于延安中路931号,在延中居民区辖区范围内,是公安部“人民满意派出所”“模范派出所”和“上海市劳模集体”。丁佳哲说,每一位南西民警既是南西人,也是延中人,民警们融入在延中社区现代化治理的每一寸脉络与神经末端,对这里感情深厚。本期,就让丁佳哲带领读者,感受延中居民区的独特风采。 □记者 姚沁艺 整理报道 延中居委会成立于1994年,2002年由延中、鸿德、陕南(部分)三个居委合并而来,合并为现在的延中居委会。延中居民区东起陕西南路、西至富民路、南至巨鹿路、北到延安中路,占地16.24万平方米。小区内有市级保护性建筑弄堂三条(模范邨、四明邨、延安中路955弄),房地产开发新建住宅小区3个,商务商住楼5幢,还有多幢花园洋房及著名建筑“马勒别墅”等。 坐落于上海东西走向最繁忙的交通大动脉上的延中居民区,滋养出接地气、入民心的深厚文化。在南京西路派出所工作近十年的丁佳哲,在这里感受着全方位、多角度的延中文化、南西特色。 “梦中的建筑”点亮辖区风景 位于陕西南路30号的马勒别墅,是延中居民区最为夺目的历史人文建筑。马勒别墅是1927年由英籍犹太人马勒委托当时著名的华盖建筑事务所设计建造的私人花园别墅,历时9年,于1936年竣工。别墅主楼连接附楼,高高低低,屋顶陡翘,外形凹凸变化奇致。门窗上呈拱形状,框架突出墙面。楼面呈现陡峭,两座主塔高大、挺拔,像剑鞘一般,上开多层小窗。建筑物边梢楼角,都建有小的尖塔,以求与主塔呼应,造型绮丽。整座楼面呈现赭红色,一律用耐火砖建造,中嵌彩色瓷砖,望去像进入童话世界。 马勒别墅的室内划分各种大小用房、装修异常繁琐。楼梯、地板、壁板多为柚木,均呈红褐色,雕刻装饰带西方风味。花园四周设有耐火砖高围墙,琉璃瓦压顶。园内花房、葡萄房等都以瓷砖铺地。因为马勒钟爱马、狗,所以园内建有马冢和狗坟,并置有青铜马像、大理石墓碑。入口处大门为红色,门旁有一对石狮。沿街的围墙也为耐火砖建造,呈现赭红多彩色调,上复绿色琉璃筒瓦。 关于马勒别墅的由来,还有一个浪漫的故事:马勒极其疼爱他的宝贝女儿,对她的要求总是百依百顺。相传,他的女儿做了一个梦,梦中的小女孩不知不觉地步入了一个童话世界,如安徒生笔下的小房子那样,都长满了尖尖角。梦醒后的女儿将梦境画在纸上交给爸爸看,马勒颇有感触,便请当年著名的华盖建筑事务所依“梦”设计,在亚尔培路(今陕西南路30号)西侧,近福煦路(今延安中路)建造了一组尖顶的建筑面积3220平方米的北欧挪威建筑风情的城堡式豪宅。 解放后,首先进驻马勒别墅的是上海市公安局的一个处室,之后是共青团上海市委的办公地。2001年1月起,马勒住宅向精品酒店转型,2002年5月,正式对外经营,命名为衡山马勒别墅饭店。 延中居民区的特色建筑还有许多。延安中路上海展览馆马路对面,有一片用灰色条石垒建的房子,看上去非常结实、凝重。其中靠路边东头的一栋,是当年著名银行家、交通银行董事长兼中南银行总经理胡笔江的旧居。这栋房子解放后长期作为中国旅行社的社址,近几年成为俏江南餐饮连锁公司的旗舰店。 延中辖区内的华东模范中学里,也有一幢造型奇特的西洋住宅,建于上世纪20年代,史称“丰庐”,是慈善实业家郁芑生旧居。 “文化名人村”增添人文气息 延中的里弄小区各具特色,如延安中路955弄小区有着浓厚西班牙风情,模范邨则原是“北四行”(中南、金城、盐业、大陆四银行)之一的中南银行投资所建。可在这些老小区里挑出一个最负盛名的,那非“四明邨”莫属。 有人说,四明邨就是整个上海名人里弄的缩影。四明邨在上海里弄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四明邨位于延安中路913弄与巨鹿路626号之间,占地28.87亩。它建于上世纪20年代,初有新式里弄54幢二层楼房,后售与四明银行,并以四明银行名字命名为“四明邨”。该行于1928年至1932年分两次增建,形成今之规模,但原有的1至8号两幢楼在1998年建造延安中路高架时被拆除。 四明邨由凯泰建筑事务所黄元吉设计,三层高,大多为砖木结构,部分砖混结构,机制红砖墙清水勾缝。因其形式属新式里弄排联式住宅,又建有简化的石库门和较高的院墙,山墙以马头墙收顶,故被建筑界列为新式石库门住宅向新式里弄过渡的典型建筑。 原四明邨最早的住户多为四明银行的高级职员。四明邨建成后,大部分租赁给本银行高级职员、宁波帮中的洋行买办、医生居住,先后还有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章太炎,著名文学家周建人,著名书画篆刻家高振霄、来楚生,著名书法篆刻家朱积诚、王福庵、高式熊,著名诗人徐志摩,著名画家陆小曼、吴青霞、吴待秋,著名电影演员胡蝶、严俊等陆续入住。 著名诗人徐志摩与陆小曼于1927年10月在北京结婚,同年12月,新婚夫妇携手离京南下,入住四明邨2号。1929年3月和6月,印度诗人、文学家泰戈尔曾两度在这里小住。徐志摩夫妇特意布置了一间具有印度风格的房子,但泰戈尔要睡他们的“那顶有红帐子的床”。四明邨南端118号那幢独立式花园大洋房,村里人都称它为“周公馆”,那是曾对辛亥革命有过贡献的光复会骨干、京剧名角周信芳的堂叔、四明银行董事长周仰山的私人别墅。据说,周仰山曾听风水先生告诫:“你家筑屋大门必须朝东,方大吉大利。”故118号大门从前是朝东开的,至今还可看到原有大门118号的老门牌。周仰山在宁波的老宅大门也是向东而开。2005年5月18日四明邨被正式命名为“文化名人村”。 居民自治打造社区“美丽家园” 从历史故事中走出的延中居民区,如今也保留着一贯的浪漫和创意,在社区家园的建设中,发挥自治力量。 几年前,延安中路955弄小区的垃圾厢房是附近居民心中的大难题。该厢房是附近的唯一一个垃圾中转站。由于垃圾量大,特别是在夏季,在清理垃圾的过程中恶臭扑鼻,噪音巨大,极大地影响了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延中居民区党总支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搭建议事平台,联系环卫、物业召开工作会议,对955弄垃圾厢房的改造进行专项讨论。经过延中党总支及各方的努力,对垃圾厢房进行综合改造,解决了垃圾厢房环境问题带来的困扰。 去年,延中居民区还对辖区内的部分垃圾厢房进行了美化改造。上海市逸夫职业学校的学生和延中居民区的小朋友们,在南京西路街道的牵头下,为延中垃圾分类工作献上“礼物”。学生们穿起围裙、戴好手套,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延中居民区模范邨和大兴里两个小区的垃圾厢房进行彩绘喷漆。模范邨的垃圾厢房后方有一片小竹林,学生们便为垃圾厢房画上了熊猫吃竹子的彩绘图案。大兴里的垃圾厢房,则以“森林美丽小家园”为主题进行了美化。美化后的垃圾厢房,让居民直言:“颜值太高,都不好意思乱扔垃圾了。” 浪漫又接地气,亲切又有内涵——这份独属延中的气质,让丁佳哲感怀不已,她说,在今后与延中相伴的岁月中,她会继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