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沈冠君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是党成立后党中央机关长期驻扎地、社会主义建设重要基地、改革开放前沿阵地,蕴含着丰富的红色资源,承载着闪亮的红色记忆。南京西路街道辖区内有着众多革命遗址旧址,如何将红色资源串珠成链、编织成网,开辟党史学习教育的城市教室,创造更多“青年化”的教育形式,将红色基因更好地传承下去,是一道“创新题”,也是一道历史赋予我们的“必答题”。 让红色地标亮起来: 触摸历史记忆里的动人故事 6月3日,上海市重要革命遗址旧址纪念标识揭幕活动举行,这是上海进一步加强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让革命遗址旧址成为党史“教室”的重要举措。市委书记李强出席,并为位于静安区南京西路青海路口的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遗址纪念标识揭幕。 市委副书记于绍良出席揭幕活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慧琳主持。市领导诸葛宇杰、徐泽洲出席。 近年来,上海市高度重视革命遗址旧址发掘保护工作,经过新一轮的全面摸底,目前已梳理出五四运动到上海解放共612处红色遗址、旧址、纪念设施,皆为重大党史事件的发生地、重要党史人物的活动地或相关红色资源展示处。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加强上海红色资源传承保护,按照日前颁布的《上海市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文化旅游局会同相关区,在重要革命遗址旧址设置纪念标识。首批48处遗址旧址纪念标识设置工作已基本完成,统一树立起大理石质纪念碑或纪念牌,切实提升红色资源的标识度。同时,还将各遗址旧址中发生的党史故事以黄铜二维码形式贴在纪念碑或纪念牌上,讲述更多红色资源里的故事、故事里的细节、细节里的精神。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局机关遗址、1920年毛泽东寓所旧址、茂名路毛泽东旧居陈列馆、威海路党的秘密电台遗址等坐落在南京西路街道辖区内的17处红色点位,仿佛构建成了一座“红色露天博物馆”,漫步其间,百年前的年轻身影和动人故事,越过斑驳的图片和文字抵达眼前,党史教育陡然间变得可触可感。 让党史“教材”活起来:汲取革命先辈的精神力量 建党时的每件文物都十分珍贵,每个情景都耐人寻味。这些珍贵的文物、档案,每一件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鲜活的细节,每一件都承载着党在那么弱小的情况下逐步发展壮大、在腥风血雨中一次次绝境重生、在攻坚克难中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厚重历史。 南京西路街道新联会携手市北高新园区新联会共同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红色寻访活动,通过更丰富、更多元、更创新的全媒体传播形式,线上线下联动,充分发掘红色文物档案背后的党史内涵和精神财富,让党史“教材”活起来。 在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新联会的成员们上了一节形式新颖的党课。党课伊始,成员们依次抽签选中各自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让自己与革命先辈们真正融为一体,由内而外地感受红色年代里有志青年们的初心和激情。随后,通过新媒体手段进行了革命故事的情景再现,丰富的剧情、动情的语调、生动的画面,让成员们充分体会到了党在栉风沐雨中的艰辛和不易。随后展开的党史知识问答活动,搭配答对问题后即可获得通关密码这一良方,使得此次党史知识问答脱离了常规,显得更加新颖有趣,充分调动了了成员们的积极性,也使这节党课达到了一个小高潮。按照课程设置,获得密码之后即可前往隐藏在纪念馆里的各个角落里进行线索挖掘,拿到最多线索的成员将率先通关。成员们你争我抢,或结成对子互帮互助,或一马当先独闯难关,都只为获得最终胜利。新联会成员们在情景中学习党课,触摸历史,感受英烈模范们忠诚信仰、披荆斩棘的奋斗故事,感怀他们无私无畏、甘于奉献的家国情怀。 延中居民区则组织党员们来到党建联建单位马勒别墅参观学习。通过详细了解马勒别墅的历史、建筑特色、历史故事,党员们不仅感受到了马勒别墅的建筑美,还知晓了一段鲜为人知的“红色往事”。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租界,马勒家族被押往集中营,其家族的主要支柱产业“马勒机器造船厂”被日军征用并改名为“三井造船所”以用于制造或维修各类船务设施并用于侵略战争。1943年,时任新四军一师师长的粟裕派遣该师军工部采办科长张渭清至上海预建立一个秘密兵站,张渭清找到了曾参加过上海三次武装起义、当时在三井造船所当钻床工人的朱荣生以寻求他的帮助,后来在朱荣生、韩森林等工人的帮助和动员下,三井造船所及其它工厂中先后有120余名技术工人被介绍到新四军苏中、苏北根据地从事军工生产,为增强新四军武器装备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虽然生活在马勒别墅附近,但是一直没有机会走进来看看,这次终于实现了多年的愿望。尤其是能这么深入地了解马勒别墅背后的故事,真的是很幸运。通过这一个多小时的讲述,我深受感动,没想到鲜活的党史教材就在身边。”一名前去参观的党员表示。 自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南京西路街道各居民区和单位紧密结合辖区实际,积极创新学习教育形式,丰富内容载体,做到悟思想入脑入心、办实事走深走实、开新局见行见效。 让红色精神传下去: 点燃学习热情赓续红色血脉 党史“教室”,不只是一个客观意义上的历史展示地。各个红色地标,是历史发生地,也是历史记忆承载地,同时更是对当下和未来提供启示与动力的精神引领地。这些或大或小的空间,为这座城市提供了精神、信仰层面的深层滋养。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通过带领孩子们打卡辖区内革命遗址旧址,引领他们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革命薪火代代传承,让红色精神在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显得尤为必要。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局机关遗址、八路军、新四军驻沪办事处旧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中共中央政治局联络点遗址、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遗址等一系列红色历史遗迹旧址,让孩子们在打卡参观的同时,也能聆听生动的红色故事。“我对毛泽东旧居陈列馆印象深刻,里面有很多珍贵史料和实物,深刻感受到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几代共产党人努力奋斗而来。”一名孩子说道。 为了能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深刻感受南京西路街道浓厚的红色历史文化氛围,南京西路街道少儿图书馆开展了“少儿编程游南西”活动。老师将南西街道辖区内的革命遗址旧址在后台制作成一个个关卡,让小朋友们通过学习编程,逐个闯关,获取游戏奖励,了解红色历史故事。孩子们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不仅学习了新知识、掌握了新技能,还知道了许多红色故事,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勇往直前、披荆斩棘、流血牺牲的豪情与壮志。 通过回望红色资源里的故事、故事里的细节、细节里的精神,努力引导孩子们铭记革命先辈的奋斗牺牲精神和崇高风范,让流淌在上海城市血脉中的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