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逝世五年了,可他的音容笑貌时刻萦绕在我的心头。 外出办事经过张江科学城,不敢远望老街,钱万隆官酱园曾是父亲工作过的地方。我仿佛见到父亲扛着铁搭,手提曲篇,迈着双步去车间发酵制曲。 到超市购物不敢到酱菜柜边挑东西,那里有父亲喜欢吃的酱乳瓜。有一次在超市看到酱乳瓜,眼泪止不住往下流。儿子也说:“我现在到超市,走到酱菜柜,就会想念爷爷,很难受。” 在小区里不敢多看几眼散步的老人。有一次好友的老爸在居委大门口等候老年人免费体检,我上前与他拉家常,触景生情,回到家里时我已泪眼朦胧。父亲健在时来我家住,每天我上班,他站在阳台上一直望着我走出小区大门。儿子成长的道路上,一直有父亲关注的目光…… 父亲一生是劳碌命。解放前,16岁没到的他就来大上海做工,在外一直打拼,让他养成了吃苦耐劳、勤恳本分的品质。解放后,他在钱万隆官酱园酱油车间做车间组长,工作上兢兢业业,为人老实本分。父亲多次被评为川沙县(浦东新区前称)和上海市的优秀工作者。一张张发黄的奖状记录着父亲曾经工作的成绩。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父亲在全国酱油酿造行业首先发明了“固态低盐”发酵法,提高了酱油的质量和产量。在市工人文化宫曾被周恩来总理接见,他感到非常光荣。 父亲耿直的性格在工友眼中是个“不合群”的人。工友们晚上休息时会以打牌消磨时间,而父亲会利用每一分钟闭眼休息,为了第二天更好的工作。当工作上有升职的机会,他总是让给别的工友。他这样的举动,让旁人和家人都难以理解。可是他却总是乐呵呵的。我想这就是每一个人的追求不同。 父亲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在他退休的日子里,养了猪和鸡。每当我回家的时候,清晨总见到他一人默默地背着篓子去给这些动物弄“口粮”。也不管刮风下雨,365天天如此。有时候我就对父亲说:“下雨天,您就别出去了,少吃一顿不要紧的。”父亲总是说:“既然养了它们,就要对它们负责。” 父亲乐于助人,看到别人有困难,总会主动帮忙。他常对我们说:“要待别人好,多做积德行善的事,好人一定会有好报。”父亲是个好人,他活到了85岁。 (新桥 孙厚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