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9年以来,南码头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紧紧围绕区委“四高”战略,不断推进“家门口”服务体系提质增能工作,把更多的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通过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做实平台功能、拓展服务项目、完善制度建设、强化队伍管理,全面推进“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提质增能,聚焦民生关切,打造悦享生活的15分钟服务圈,促进“家门口”的服务更充分、更均衡、更普惠,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经过几个月的试点,在硬件设施上,27个居民区围绕“家门口”服务体系提质增能精神,严格按照“办公空间趋零化、服务空间最大化、服务项目标准化、服务标识统一化”的要求,精准排摸群众需求,完善区域设置,做到接待区、服务区、议事区、活动区等功能清晰、划分合理、充分利用,吸引更多的群众愿意来服务站活动,营造温馨、舒适的家的感觉。 在软件服务上,“家门口”服务站将服务项目与构建大民生格局紧密结合,拓展党群、政务、生活、法律、健康、文化、社区管理七大类服务项目,包括将推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事项向下延伸,把养老服务融入“家门口”服务体系,在“家门口”服务站设置物业服务点等内容。 街道将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居民需求、整合各方资源,补齐短板、精准服务、主动作为,继续推进“家门口”服务体系提质增能,打造有温度、有特色的南码头“家门口”服务模式。 【硬件管理】 贯彻“四化理念”,布局更亲民 一、办公空间趋零化 1.首问接待设置在一楼,方便居民进门办事; 2.办公空间、活动空间全部供居民使用; 3.共享空间,群众办事、群众活动、干部办公共享空间、整合使用,一室多用; 4.共享工位、共享电脑,工位不固定,所有社工有需要时均可使用; 5.至少有一个全岗通工作人员,能接待居民。 二、服务空间最大化 1.用好、用足腾挪清退的办公空间; 2.用好、用足服务站本身的所有空间; 3.各功能室环境整洁、布局合理、逻辑清晰。 三、服务项目标准化 1.有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三张清单”定期更新、动态调整; 2.项目清单在显著位置上墙公示; 3.活动和项目明示时间、地点和频次; 4.一周活动安排、三会制度上墙公示。 四、服务标识统一化 1.门头、灯箱规范统一;有中国社区标识;各类标识清晰明了; 2.工作时间、联系电话在外墙公开;上墙的内容体现本居民区特色的活动、项目、人物风采; 3.设立单独首问接待区域。 【软件服务】 构建大民生格局,服务更周到 党群服务 周到 按照规范村居功能的要求,在党建工作上,居民区需要做好线上和线下两部分展示。 在线上利用好两个浦东i党建系统。做好民情走访、首问接待、活动服务等居务工作记录,做好主题党日、“三会一课”、党费等党务工作记录。这些工作通过居民区多屏联动系统实时展示,接受党员群众评价和监督。 在线下,全面做到提示醒目、制度规范、工作平台畅通和服务效果显著。 政务服务 明晰 每个“家门口”服务站均安装了家门口远程帮办系统,可提供社区事务203项的自助办理、远程视频帮办、代为办理等服务。 生活服务 贴心 针对南码头地区老龄化较严重的情况,南码头路街道已经建立了全覆盖的老年人数据库,在每个居民区的“家门口”服务站均可通过该平台找到适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家门口”服务站还配有养老顾问,为居民提供专业的养老技能辅导。 街道利用“家门口”服务站的空间优势,建立了一批社区养老机构,将老年人最需要的服务资源辐射到了家门口,从而织密了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提升为老服务的广度与能级。目前,东盛、临沂二村、临沂六村三个居民区已经进行试点。 在就业服务方面,街道全面启动“家门口”创就业服务,加大“家门口”创就业扶持力度,优化“家门口”创就业环境,创新“家门口”创就业服务模式,切实帮助“家门口”就业对象能够实现顺利就业的愿望。6月12日“2019年浦东新区‘家门口’创业服务”主题活动分别在临沂二村、临沂六村家门口服务站创就业活动室举行。 法律服务 严谨 今年,各个居民区积极参与“六大员进社区”系列活动,在“律师接待日”安排党员骨干律师,为居民提供有关婚姻家庭、房产继承、劳动纠纷、经济纠纷等居民比较关心、比较常见问题的法律咨询。对于居民提出的困惑,律师也一一耐心解答。律师进社区,将法律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满足了居民的法律需求,也让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享受“有法律问题找社区律师”的便利。社区民警天天坐镇居委,从服务居民,关注民生入手,推动小区的平安建设。并定期开展“治安课堂”、“警情通报”等活动,普及防范知识,大大降低了社区案件发生率。在居民诉求、邻里纠纷、隐患稳控、户籍咨询等方面,大幅提升见警率,全面提升居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健康服务 专业 各居民区每周安排“健康服务日”,不但邀请到了社区全科医生,还联系了广德中医院、浦南医院等共建医疗单位,为居民开展全面的健康服务。从以前单一的量血压,到现在的专业化的健康咨询,身体检测,还有定期开展的健康讲座,深受老年朋友的欢迎。 文化服务 多彩 家门口文化服务将把更多的文化活动送至家门口,广大的社区居民不出小区,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文化资源。 社区管理服务 规范 每个“家门口”服务站均与物业公司保持紧密联系,设置物业服务接待窗口和业委会接待点,规范接待时间,并建立物业服务轮值制度,其中物业服务人员在“家门口”接待时间每周不少于两次。建立健全联动工作机制,在“家门口”服务站,可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使用“城管通”软件系统或“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及时联系相关队伍,处理问题。 为了规范化地将社区管理服务纳入“家门口”服务,根据浦东新区住宅小区建设“美丽家园”工作要求,街道房管办会同第三方咨询公司(辰望咨询)近期举办了2019年度物业管理法规政策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