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垃圾分类专版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7月1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垃圾分类正式实施,南码头都做了些什么?

执法+执勤+宣传+探索

南码头自然小区垃圾投放指南 以上时间点位如有变动,以居住小区现场公布为准

【前言】

垃圾分类是个人文明的培养基、社会文明的试金石、生态文明的助推器。每个居民都应该成为垃圾分类的行动者而不是旁观者。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家园的清洁和美丽肯定能再上新台阶。《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正式实施,南码头人积极响应号召,全民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检查执法  严格执法确保垃圾分类效果

为配合《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浦东新区城管执法局自7月1日开展浦东城管生活垃圾“百队行动”执法检查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覆盖检查。

南码头城管中队在对辖区范围内各商场、企事业单位进行专项检查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前期宣传到位,区域内商户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执行情况整体良好,均已按照要求设置容器、设施。

在居住小区,城管队员们和居民区志愿者一起持续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并在各垃圾投放点检查、指导。

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问题,城管队员将先加强教育劝阻,对拒不整改,一律立案处理,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并将形成一系列长效执法检查工作机制,确保生活垃圾分类顺利展开。

截止7月7日,一周以来,南码头城管中队在生活垃圾分类执法工作中出动执法人员64人次,开展执法检查25次,检查辖区内单位44家,开展普法宣传34次。

志愿执勤  助力指导正确分类垃圾

为了能使垃圾分类工作顺利推进,居民区早早加强对居民的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并发动党员、志愿者、小区积极分子现场指导垃圾分类工作。

在小区的各个垃圾分类点位,每天早上和晚上各安排值勤人员,包括社工、小区党员、志愿者和物业保洁,以此确保居民正确分类垃圾。

居民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已经步入正轨,居民们也慢慢地养成了习惯,垃圾厢房前随便乱扔的垃圾也少了。这些都离不开所有人的辛勤付出,正是大家的努力,才能让居民区的环境更整洁。

“守株待兔”与“溜之大吉”

“有居民趁我们不注意,把垃圾往地上一扔,偷偷溜了,被我们眼疾手快的同事一把抓住,边教育边把他带到分类点。”垃圾分类实施的第一周,仍有居民“耍滑头”,建业居民区的垃圾分类志愿者免不了有些抱怨。

清早6点半,建业居民区的书记、主任和居委社工已经整装待发,每个点位上的志愿者也已经到岗。大家守在垃圾厢房旁边,指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果然如预期,虽然前期宣传了很久,居民们还是有各种问题和抱怨。更多的居民听到解释后表示理解并配合正确投放垃圾,但是也有居民嫌分类麻烦,趁社工不注意,偷偷地把混装的垃圾丢在地上,想要“溜走”被社工“抓住”,带到垃圾厢房“乖乖”分类。相信在垃圾分类推进的过程中,此类现象会越来越少,我们的家园会更加清洁美丽。

宣传发动  巩固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为进一步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水平,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同步提升,不少居民区前期通过进行多次座谈交流、听取意见建议、方案制定、入户宣传等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并于6月20日开始试行垃圾分类工作。

居民区还以多种接地气的形式来达到垃圾分类的广度和深度,如挨家挨户入户告知,在小区主通道张贴告知书、每幢楼下公示栏张贴告知书;楼组长、志愿者上门发放告知书,居民签承诺书,垃圾分类专项工作志愿者招募等,广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宣传和动员工作,培养居民生活垃圾分处理类意识和习惯,营造了全社会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浓厚氛围。

垃圾分类减量 代表在行动

7月9日上午,区人大代表、南码头市场监管所所长金文红来到临沂一村选区,为选民开展“垃圾分类”专题讲座,80余名社区选民参加了讲座。

会上,金文红代表对上海生活垃圾的正确分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做了重点解读,现场解答了选民提出的垃圾分类工作中的难点并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进行了解答。

通过此次“垃圾分类”专题讲座,广大选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标准及投放方式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同时在社区内形成了良好的垃圾分类宣传氛围。

因地制宜  探索创新一点一策

南码头地区存在着各式各样不同类型的自然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在前期方案策划、制定时要充分听取小区绝大部分业主的意见或建议。为此,不少居民区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公司、党员志愿者、小区家庭代表等多次召开协调会议。根据小区的特点积极主动拟定多种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供业委会、物业公司、居民代表选择,最终达成共识。

居民区还利用暑假,积极发动社区的小小志愿者,以青少年参加垃圾分类带动整个社区的垃圾分类。

小志愿大环保垃圾变宝我先行

7月8日,临沂二村“梦想家园”自治项目开展了一场垃圾变废为宝的活动,邀请了社区居民和青少年小朋友共同参与,将垃圾分类、变废为宝结合在一起,让社区的小朋友一起加入志愿行动,从我做起,从小养成环保的好习惯。

果壳瓜皮是厨房垃圾桶里的一部分常客,但却有其他的利用价值,可以通过堆肥发酵,发酵制作成为肥料,用于绿植浇灌。

活动开始,社工带着家长和孩子先将瓜果剩皮剩壳从湿垃圾中挑拣出来,小小志愿者们将其分解成小块状。将转化菌和果皮均匀混合,密封在堆肥桶中。预计经过一周后的发酵和转化,垃圾将变成液肥,可以稀释再利用。孩子们从小了解环保的意义,树立小意识大环保的理念,成为社区家园的小小志愿者,用力所能及的行动点亮美化家园。

孩子们乐在其中参与垃圾分类,变废为宝,作为家长的榜样行动起来,携手小手大手美化家园。

东方城市花园二期:湿垃圾破袋有妙招

在经过了几天的垃圾分类实战后,东方城市花园二期的居民和志愿者们纷纷表示“徒手”破湿垃圾袋是有一定问题的:不论是丢了垃圾就要顺道上班的白领们还是出门买菜的阿姨妈妈们,徒手破袋免不了双手要粘上污渍,这对于爱干净的人士肯定是难以接受的。

没多久,这个烦恼就解决了。在社区的垃圾箱内,出现了一个备受居民喜欢的“神器”。它的底部是一根锯齿,顶部通过锁扣拧紧在垃圾箱边沿。居民扔湿垃圾时,只需要把塑料袋放在锯齿上,轻轻往上拉,自动破袋。

“神器”是东方二期居民区第二党支部书记王慎华提议,并最终由物业特制出来的,一经亮相就得到了居民朋友的交口称赞。它实在是太好用了!

各方发声

群策群力,愿垃圾分类更加进步

街道管理办:每一项新的工作都会遇到新的问题需要协调解决,只要各司其职,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城管中队:从问候“你吃了吗”?到问候“你扔了吗”?垃圾分类正在成为一种新时尚,让我们把垃圾分类做成最“拉风”(垃分)的事情!

居民区社工:希望加强对小商铺垃圾偷倒至居民区行为的处置。

党员浦老伯:我是党员我带头,垃圾分类我先行。垃圾清运不及时,去袋后的湿垃圾(箱)遇高温天气味道有点大,希望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

志愿者陈阿姨:小区湿垃圾清运后,道路上总是留有污渍,异味刺鼻。希望政府部门能加强对湿垃圾清运车辆的密封改造。

居民何先生:垃圾分类是好事,也是为了我们的后代!绝对的支持!

志愿者姚先生:垃圾压缩站的开放时间要方便居民,上午9点关闭时间过早,建议延长至10点或11点结束。

居民陈先生:定时定点投放后,小区都会有停用的垃圾箱房。这些箱房建议可以拆后种绿或者作为环保宣传点,希望政府部门能规划好利用好。

居民高老伯:现在基本上养成习惯了,垃圾分类方便国家的运输,对造福后人都有一定的好处。

居民董阿姨:以前我们垃圾拿出来就扔在垃圾房,不分类的,通过居民区宣传,现在我们在家里就分类分好。

注:为方便居民区投放生活垃圾,本报特刊登南码头各自然小区垃圾投放点的地址和投放时间,以供读者查阅。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南码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