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垃圾分类专版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9月1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垃圾分类再推进 码头人齐追新时尚

新区人大代表实地察看垃圾厢房
城管队员现场指导垃圾分类
街道退休职工俱乐部市民宣讲团组织垃圾分类宣讲活动
志愿者协助居民分类生活垃圾
向保洁员们送上夏季慰问品
振南物业垃圾分类推进会现场

今年以来,南码头路街道认真贯彻落实“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要求,按照市、区工作部署始终在垃圾分类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加快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不断提高分类实效,积极创建达标示范街镇。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已两月有余,居民们都切身感受到周围的变化,“你今天分好垃圾了吗?”成为邻里之间最日常的互动之一。

运筹帷幄,进一步落实垃圾分类工作

目前,南码头路街道辖区27个居委、87个居住小区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涉及居民43082户;31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按要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7月份,湿垃圾分出量46吨/日(新区指标23吨/日),干垃圾控制量68吨/日(新区指标94吨/日),7月新区检查居民区达标率为79.3%。

工作开展情况

●加强组织领导

街道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印发《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上海市实施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制度工作导则》、《浦东新区垃圾分类实效测评标准化操作手册》,同时编制《南码头路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南码头路街道垃圾分类一点一策工作指引》等文件。

●建立推进机制

7月以来,由街道主要领导牵头每2周召开街道垃圾分类联席会议全体会议,研究商议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情况、遇到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工作安排。同时,针对具体问题,召开专题会议,做好具体指导协调工作。

●加快硬件建设

按照分类覆盖“两有”(有设施设备,有宣传告知)标准,补齐源头短板。

1、6月底,完成全街道177座垃圾箱房维修更新,在88个分类小区设置135个定时定点投放点、41个误时投放点。同时,指导督促辖区内小区和直属单位按照上海市垃圾分类地方标准要求添置、更新垃圾桶等投放容器。

2、开展再生资源回收服务平台和“在线收废”网络建设。目前,已完成64个“两网融合”回收点建设,超额完成新区下达的年度目标。积极引入第三方企业“爱回收”,在多个居民区设置智能分类回收机。

●加大宣传发动

累计发放垃圾分类冰箱贴43000余份、海报900张、宣传挂袋500余个、垃圾分类管理条例500份、志愿者服装300件。

充分利用街道中心组学习、组织生活、家门口服务、自治金项目等各种学习宣传阵地和平台,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居民区社工以及行业垃圾分类推进者、从业者、志愿者开展集中培训。

●抓好单位分类工作

7月,城管执法部门开展专项执法检查25次,出动人员64人次,检查单位44家,就投放环节收集运输环节进行重点检查,教育劝阻4家,责令整改14家。

工作推进安排

●进一步提高分类实效

1、着重对居民区书记、主任及相关工作人员加强《浦东新区垃圾分类实效测评标准化操作手册》的培训,掌握专业标准。

2、加强对小区物业经理进行专项培训,增强能动性,确保物业落实管理责任人职责。

3、加强监督检查,落实职能部门日常检查、第三方专业检查、机关干部调研检查等多种渠道,及时发现问题,抓好整改落实。

●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

1、持续开展全覆盖垃圾分类宣传,充分发挥居民区及志愿者队伍作用,加大教育引导力度,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入脑入心。

2、对标对表《浦东新区垃圾分类实效测评标准化操作手册》,确保宣传设施到位。

3、充分挖掘先进典型,做好垃圾分类工作表现突出者的表彰工作,引领分类新时尚风气形成。

●进一步协调解决问题

1、采取“集中收集+定点清运”的方式,着力解决沿街商铺垃圾分类清运问题。

2、完成两网融合中转站,完善“两网融合”点站场体系。

3、对所有垃圾收集点进行杀虫消毒,四分类圾桶及标识到位,分步完成水池及雨棚升级等工作,增强居民垃圾分类的“温度”。

区人大代表前往

居民区点位检查垃圾分类

上海的8月下旬,正是酷暑难耐、烈日当头的季节。小区里的垃圾分类点除了定时投放垃圾的时候,无人愿意问津。然而一连五天,南码头路街道区人大代表全员到齐,“围观”垃圾桶。

街道人大工委积极响应新区人大常委会号召,组织区六届人大代表于8月21日至8月27日前往南码头各居住小区点位检查垃圾分类减量工作。

代表们建议要在建立小区垃圾分类长效管理制度、妥善处理湿垃圾破袋、激励居民规范分类、加强分类减量工作硬件配备、规范垃圾清运操作等方面多下功夫。

3月以来,街道人大工委按照区人大常委会的部署和倡议,积极行动、主动作为,营造热火朝天的宣传氛围,开展了以讲座、互动游戏等形式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众志成城,迎酷暑巩固垃圾分类成果

7月以来,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牵头下,各居民区开始了多种多样的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并发动志愿者、物业公司携手确保各居住小区垃圾分类效果。

垃圾分类志愿者

——垃圾厢房前的“靓丽”身影

东盛居民区的老党员钱竹林、黄兆琳、赵桂香,得知上海要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后,三人立即到居委积极报名,成为了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从此,居民区中垃圾分类的各个一线位置都活跃着他们年老却又坚定的身影,风雨无阻、持之以恒地做好垃圾分类宣传指导工作。

东盛居民区租客刘建亮积极加入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参加各类讲座,学习宣传海报、视频及垃圾分类APP。他无论刮风下雨还是节假日,都准时到岗,守候在垃圾分类第一线,一丝不苟检查居民分类的垃圾包,一旦发现有未符合分类要求的,就亲自重新进行分类和投放,不避污秽、不厌其烦。

小区保洁员

——挑起重担坚守岗位

自7月1日起上海全面实施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小区保洁员身上的担子又重了,除了做好日常的社区内外的保洁工作外,还要管理垃圾箱房。据初步统计,垃圾分类实施后,小区保洁员的工作量增加了20%。他们为了社区环境的清洁优美,即使烈日当头,也默默无闻地辛苦付出,坚守岗位。

为了表达对坚守在岗位上的保洁员的关心和慰问,临沂七村居民区党总支向战斗在一线的保洁员们送上了夏季慰问品,并对他们的工作表示了感谢,同时叮嘱他们在保护卫生时要注意做好防暑。

物业公司

——多措并举,持续推进垃圾分类

近期,振南物业对照要求、查漏补缺,组织部室负责人及各小区经理召开了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议,提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垃圾分类标准化操作手册》;规范建筑垃圾堆放和提高清运工作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再次梳理垃圾桶缺损情况,并按照新区要求摆放标识清晰的分类垃圾桶;密切配合各居民区做好宣传工作,实现小区垃圾分类设备设施齐全,宣传告知全覆盖,形成分类有效、机制到位的工作局面,助推垃圾分类工作,共建美丽清洁家园;合理配备保洁员监督,尽职尽责完成好责任工作。

看图自查,对照权威正确分类生活垃圾

香水瓶一般是玻璃制的,所以属于可回收物;牙刷并不建议投放进可回收物桶中,而是建议投放到干垃圾里;牙膏皮里的内容物很难清洁完全,所以牙膏皮还是和干垃圾比较搭,不用放可回收物桶……

近期,这些易混淆的生活垃圾让不少居民在分类时摸不着头脑。其实垃圾分类,关键要掌握分类原则:可回收物记材质,玻、金、塑、纸、衣;有害垃圾非常少,主要是废电池、废灯管、废药品、废油漆及其容器;湿垃圾看是不是很容易腐烂,是不是容易粉碎;其他的就都是干垃圾了。

当发现有混淆模糊不能准确判断类别的垃圾时,也可以把它扔到干垃圾桶中。

本期《南风》报特刊登详细的权威垃圾分类指南供读者查阅。

如果您无法确定垃圾类别,请扫描右侧“垃圾分类查询平台”二维码查询。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南码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