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绿舟

版面概览

上一版   

 

2019年09月1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记忆中的老电影院

上海的老建筑,记忆中的不少,消失的也很多,但在我的印象里最深的还是家门口的电影院。

因为我的岳母在蔬菜公司上班前是个小商贩,家里炒点黄豆、花生、瓜子什么的,就在外面卖,有的包成小包,有时就用小杯子一杯一杯的卖。当时,家门口附近就有两个电影院,一个是河南北路马路对面的泰山电影院,还有一个就是后弄堂出门不远的山西路上的山西电影院。而电影院正是卖瓜子等小吃最好的地方。

由于出门穿过河南北路就是泰山电影院,所以岳母就每天在那儿摆个小摊子了。我爱人空闲时要去帮母亲去摆摊,久而久之,他们和电影院的人都很熟悉了。她和兄妹们就经常蹭电影看。我女儿也被大人抱着经常去看电影,以致我们一家都对电影院是情有独钟。

小时候,我们的文化生活还是挺匮乏挺单调的。能有电影看就成了很奢望也很愉悦的活动。

所以,在上海与我平生交集最多的就是电影院,每搬家到一个新地方,我们全家去的最多的恐怕就是电影院了。

而非常值得我怀念的有三个影院。而这三个电影院都是家门口的,它们都浸润在我的生活中成长,至今难忘。

前面所说的座落于北站街道河南北路的泰山电影院是第一个。第二个就是搬到南码头胶南小区后家门口的银河电影院,它承载了我的许多宝贵记忆。而第三个则就是改造后的市民文化中心的影院。在这里我是秋来春往,寒暑都在。在这里学到的、享受的、看的东西很多,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在此,我就把老银河电影院这一老建筑再从记忆中挖掘出来显现。

银河电影院大门很阔,要上好几级台阶,除了放映室影院座席只有一层,但座位比现在的影院要多,好像都是木条长椅子,层高空间大。门前仍然是片广场,但比现在小,因为沿边沿街有不少店铺,还有摊贩,所以,电影院门前显的很热闹。

当时,每次电影正片前,往往还有新闻纪录片,这些纪录片都来自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真实记录,贴进生活,具有很强的教育和政治宣传的实效作用,深受老百姓喜爱。

我们除了看电影外,晚上散步、纳凉、谈心聊天等,这儿也成了我们南码头的地标和中心。

有人说,银河电影院不是高楼大厦,又非古迹胜景,这样的老建筑比比皆是,有什么稀罕的,有什么好说的?

我认为不然。当时的文化氛围是比较单调的,没有网络,电影成为国家文化宣传和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所以,它带给我们许多的享受和收获。

(胡宾)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南码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