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纵横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04月3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城市大脑,为战“疫”插上“智慧之翼”

“疫情防控以来,各个条线、各个居委都全力严防死守,如何第一时间全面掌握小区情况?”,“沉淀在基层的数据,如何有效运用,服务于防疫工作?”,“复工复产后,12345工单处置如何优化和落实?”这些现实而又刻不容缓的问题,一个个摆在面前。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南码头路街道快速响应,一方面全力投入防控战“疫”一线,一方面利用“城市大脑”城运中心管理平台,线上线下密织疫情防控“安全网”,让战“疫”插上智慧的翅膀。

统筹协调

防控指挥部运筹帷幄

依托城运中心强大的硬件优势,南码头布下了一道疫情防控的天网。街面上,城运中心调用道路高清摄像头布控;平台上,热线小组随时获取市民投诉信息并及时答复;对社区,城运通、微信群、值班电话24小时通畅联系渠道;对企业,开展信息线上登记跨前服务。

春节期间,城运中心作为疫情防控例会的主场保障会务工作,每天更新报送疫情工单信息,汇总并上报外来人员排摸反馈信息。出于前瞻性考虑,在社区统计小区内来(返)沪人员的同时,中心就已经提前开始统计企业来沪人员情况了,有效杜绝了人员排摸统计的盲区,也进一步完善了南码头地区的人员管控措施。

轮班坚守

无死角牢守防控底线

作为街道唯一24小时值守的直属单位,城运中心在硬件上提前准备,春节前就做好了各类监控探头、通讯会商、平台终端的设备维护工作。为了应对本次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中心动员全体人员投入岗位。党员主动请缨挑大梁,加强值守岗位,主要业务人员更是不分昼夜、无论在岗与否都能随时响应。

社区居家隔离人员的管控除了需要隔离对象自觉配合,社区工作人员“铆牢”,还需要智能监控报警设备助力。城运中心积极联系相关技术部门,最终采用可视门铃和门磁报警器对居家隔离人员实施监控。任何时间一旦屋内人员开门外出,报警设备就会被触发,并第一时间通过电子终端将报警信息推送到城运中心管理平台和居民区负责人手机上,使得管控人员可以迅速做出反应,加强对隔离人员的管理。

舆情收集

发挥“智慧优势”助力抗疫

从疫情防控伊始,12345市民热线成了市民反映各类问题的集中渠道,城运中心的热线组发挥主观能动性,敏锐察觉到近期工单重心向疫情相关问题倾斜。于是一份以热线关注问题为基础的《南码头路街道社区防控25问》应运而生。该文件涵盖了本次防疫工作重点涉及的四大类问题,并细分成25个小问题,分别给予解答。

面对辖区内约700家企业复工申请审核等问题,城运中心紧跟时代潮流,推出企业信息报送小程序,从而方便经营者线上报送企业人员信息,也免去了企业工作人员报送纸质材料的往返困扰和交叉感染风险。

这场战“疫”,没有硝烟,只有南码头人“许进不允退,许胜不言败”的斗志。城运中心始终坚守阵地,充分发挥“城市大脑”优势,运用管理体系现代化和管理能力智能化,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社会服务工作。可谓“一屏观疫情,一网管防控”,为疫情管控工作保驾护航。(城运中心)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南码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