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浦东工作和生活了55年,要是有人问我,你认为浦东的最大改变是什么?我就会说是——路。 1966年,我调到上钢三厂工作,我曾经骑着自行车兜过浦东的几条主要马路,浦东南路、浦东大道、上南路、沪南公路、老杨高路等,都是窄窄的双车道,路面坑坑洼洼,汽车从身边开过,会扬起一团尘土。有一次去浦东大道的文化馆开会,居然骑了一个小时。那条老杨高路还要窄,两辆车交汇有一辆必须停下避让,这条路也没有专门的人行道,路人只能等着车开过才能行走。过了浦东南路,便到处都是农田。不要说路边的楼房了,那时候浦东的最高建筑,是上钢三厂平炉的两个烟囱。浦东南路东昌路口有一个消防队的瞭望塔,用望远镜基本可以看到整个浦东。 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的序幕拉开了,浦东的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是浦东南路的拓宽,两车道变成四车道、六车道,随着马路拓宽的是两侧宽宽的人行道,加之绿化和高楼的建设,那个“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观念早就被人抛至九霄云外了,浦东成了人们的宜居之地。 浦东开发开放已经三十年了,浦东的路还在不断地扩展和延伸,乃至我这个“老浦东”还要经常迷路呢。我感到,我们浦东的发展离不开道路的建设,但我们建设的不仅仅是路,那是我们浦东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拓的一条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越走越宽阔。 (龙馥 卢伟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