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绿舟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06月1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我与浦东30年》征文

当年,南浦大桥惊艳世界

扫码关注征文详情

一百多年来,无数的上海人盼望黄浦江上有大桥,可以方便浦东和浦西的往来。1991年6月20日,南浦大桥建成通车,好像一道“彩虹”出现在浦江两岸,世界为之震惊。讲它是神州第一桥并不夸张,该桥全长8.9公里,其中主桥846米,两岸矗立的桥塔相当于50层大厦的高度,桥下可通万吨巨轮。座桥只用了两年半时间就造好了,在全球三座最长的一跨过江的斜拉索桥中,南浦大桥的建设速度名列前茅。

建造南浦大桥是上海开发开放浦东、联结联动浦西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桥梁设计和施工等各个方面都体现了上海智慧和上海速度。南浦大桥最令人注目的是两座主塔,这种桥塔在世界桥梁史上,多采用直线式H型造型,型体梃拔简浩,施工方便。经专家徐以枋、陈植、李国豪等审定,决定建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呈花瓶形状的折线式H型,突出了中国元素和上海创意,但相应的施工难度也大大增加了。最后建成的桥塔,上下40米直偏差没有超过6毫米,两塔间距精度误差被缩小到3厘米。

南浦大桥一跨而过江,江中没有桥墩,万吨重的桥面全靠180根斜拉索支撑。其中最粗的一根直径为146毫米,横截面比腕口还大,最长的—根有223米。斜拉索牵动大桥的命根,质量上丝毫不能马虎。大桥采用的聚乙烯护套杻绞型钢索,起先世界上只有日本、德国和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生产,大桥需要斜拉索近1500吨,日商开价高达750万美元。为了省下这笔巨大开支,上海电缆研究所、上海市政设计院、上海市政一公司、南汇县宣桥乡等四个单位,联合建立了上海浦江缆索厂,用了四个月,就试制成功第一根斜拉索,经专家鉴定完全合格,填补了一项国内空白。

在造桥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折射了上海工人身上体现出来的工匠精神。正是这种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南浦大桥成为了无可挑剔的现代中国桥梁经典作品。连接浦江两岸的主桥钢梁,共有2段438根,净重6200多吨。担纲焊接的是上海沪东造船厂,在焊接专家曾乐的指导下,工人们在预热到100°C以上的操作室内,一只脚刚踏上钢板,翻毛皮鞋就被烫得冒出缕缕青烟。拼装后,光焊接缝就有9万多米长。

180根髙强钢索固定在何处,才能够承受最大限度的拉力?上海人要造世界上最好的桥,经南浦大桥设计者反复研究,最后决定将拉索结点放在主梁腰板处,上海市政工程研究所研制成功桥面“组合式大位移量伸缩装置”,最大位移量为640毫米,可承受300吨平板车通过的压力。

南浦大桥引桥也是史无前例的,线型交错,多层立交,桥面弯、坡度陡,施工难度很大。1991年3月4日,第一根175吨的曲线箱梁被准确地吊装到位。最终,总重为3.3万吨的曲线箱梁全部架设成功,1822米双环螺旋式浦西引桥全线贯通。

大桥共有556盏新型路灯和72盏投光照明灯,以及长达8公里的照明线缆。在白色光源的照射下,本色主塔和竖琴般的斜拉索美轮美奂,折射出南浦大桥独特的建筑风格,诗情画意在夜幕中若隐若现。走进塔基内的电梯,上上下下地享受一番,梦幻感不时涌上心头。看来,上海的魔都之称,并非出自今天,她是从南浦大桥开始的呀!

(西三 程介平)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南码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