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广播连续剧《刑警803》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国内所制作的第一部歌颂人民警察部队的广播连续剧,剧中的故事情节,主要取材于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侦查破案的故事,并经过艺术加工而成。因当时上海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的办公地点设立在上海中山北一路803号,所以编剧巧妙地将广播连续剧取名为《刑警803》。该广播连续剧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播出后,剧中所塑造的刘刚、沈西、苗震、丁小军、乔丽娜等一批无私无畏、机智勇敢的刑警高大形象,就渐渐地矗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使人民群众对人民警察更加崇敬和爱戴。“803”原是剧中主角刘刚的代号,而今已经成为上海市家喻户晓的刑警形象符号。 《橄榄色的歌》,是大型广播连续剧《刑警803》的主题歌。其词作者为贾立夫和贾彦父子俩。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第一春,当时在上海音乐家协会音乐文学专业委员会任秘书长的贾立夫,接到了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个电话通知,请他邀约一批词作家去上海郊区青浦青少年野营基地集中,为大型广播连续剧《刑警803》创作主题歌。 接到通知后,贾立夫邀请了十多位在上海词界有一定影响力的词作家参加。在基地的会议室,组织者向词作家们介绍了创作《刑警803》主题歌的内容、形式和要求,重点介绍了上海刑警为保一方平安而作出巨大贡献的感人故事。与会的词作家被刑警们的英雄事迹深深感动,心中充满了对刑警们无私奉献精神的敬意,仅仅两天时间,词作家们就写出了20多首歌颂刑警的歌词,其中也有贾立夫创作的歌词。 创作会议结束后回到家里,贾立夫总感到自己所创作的歌词,未能真正地反映出刑警的形象,他的创作激情仍然意犹未尽,对刑警的崇敬之情仍然挥之不去。当晚,他与儿子贾彦又一起重新构思创作起来,他把创作会议上所介绍的刑警们的动情故事,以崇敬的心情向儿子作了重述。虽然已是深夜,但父子俩的创作激情仍然高涨,他俩边讨论边创作,渐渐地,刑警们那种立党为公、勤恳为民的光辉形象,在贾立夫和他儿子的笔下矗立起来:“晨风是你机敏的眼睛,在每一个角落里闪烁。晚风是你匆匆的身影,在每一条小巷里飘过。茫茫人世,悲欢交错,有了你才有幸福的生活。光荣的刑警,忠诚的803,你用一腔热血,你用一片柔情,编织一曲橄榄色的歌。”第二天上午,贾立夫将这首歌词送到了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通过向社会公开征集和在青少年野营基地的集中创作,《刑警803》的编剧们已收有歌词1000多首,而这首题为《橄榄色的歌》却在层层筛选中脱颖而出,经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音乐编辑、作曲家杨树华、杨树静作曲后,正式确定为《刑警803》的主题歌。 大型广播连续剧《刑警803》,从1990年8月10日正式开播,至2017年7月30日结束,前后长达27年之久,分为1990版、1994版和2001年版三个阶段,共播出206部995集,这在新中国的广播史上也是少见的。而主题歌的歌名和演唱者也有三个版本,前两个版本,主题歌的歌名均为《橄榄色的歌》,演唱者分别为《中国好声音》音乐总监李维敏和著名歌唱家刘欢;第三个版本主题歌的歌名改为《英雄的歌》,仅将最后一句“编织一曲橄榄色的歌”,改成“编织一曲英雄的歌”,由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霍永刚演唱。 一首由业余词作者创作的作品,能连续采用、播放27年也实属罕见,可见其作品深受欢迎的程度。 (孔鸿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