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绿舟

版面概览

上一版   

 

2020年09月1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乘风凉轶事

乘风凉曾是上海人喜好的盛夏消暑习俗。每每斜阳西下,晚餐后的男女老少,不约而同地扛着各式的竹椅板凳,来到户外,乘着微拂的晚风凉快凉快,煞是惬意。我们小时候别说空调了,谁家有架电风扇都能算是奢侈品了。即便是有电扇的人家,那也不是随意开启的,有客人来,咬咬牙开上个三、五分钟,平时就别多想了,每月飙升的电费可不是闹着玩的,还不如乘风凉来得实惠。

乘风凉其实不仅仅是消暑纳凉这般简单,它是有着它所独具的社会活动功能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乘风凉也大都按着亲疏、脾性、性别等聚集的,各自聊着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我们这些孩子也有着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一是听老军人讲些打仗的历史;二是喜好听“故事篓子”讲故事。

说起听故事,孩子们最乐意听的就是抓特务和恐怖瘆人的故事,像什么《恐怖的脚步声》、《一双绣花鞋》、《绿色尸体》等等。听故事也能听出了名堂,长点额外的知识,像《基督山恩仇记》、《福尔摩斯探案集》等,我就是在乘风凉的年代里,知晓了个大概。

当然,“故事篓子”也不是天天到场的,每当此时,小伙伴中的“能人”便自我瞎编故事逗大伙。几乎千篇一律,都是些公安抓特务的故事,连故事中的主人公都一样,唤做侦察科王科长。故事编得漏洞百出,往往讲着讲着编排不下去了,大伙一通哄笑。

巧了,邻里中有一位王姓的在公安局工作,据说也算是个科级干部,人长得有些猥琐,听多了“王科长”的故事,王姓邻居的形象在孩子们的眼中不由高大起来,人不可貌相,指不定就是那个无所不能的“王科长”呢!

想来现在的人们早就不屑乘风凉这类消暑习俗了,虽然尚见三三两两的乘凉身影,但已难成气候和规模了,不少孩子甚至不知乘风凉一词为何物,这很令人感叹。

乘风凉虽已成为过去式,但它给我的回忆依旧是那么清晰、温馨和愉快,要说我们孩提时代物质生活是贫乏的,但精神世界绝对不输现在,因为我们总能在贫乏的生活中,寻淘到属于我们自己的乐趣。

(金星 蓝翔)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南码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