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绿舟

版面概览

上一版   

 

2020年09月3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工厂里的暗战

一次和一位老同事会面,闲谈中他讲述了他的父亲,一位上海老工人,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他的同志们与国民党反动派斗智斗勇,巧妙周旋,成功挫败敌人一次军工生产的故事,至今想来仍十分感人。

那是1948年秋,在战场上连吃败仗的国民党当局妄图以武器装备上的优势来扭转败局,于是交给上海国民党海军制械厂一项急迫任务,限期把六十辆美国十轮卡改制成装甲车,由德国人提供技术资料,制造车间领受了资料放样和全部施工任务。父亲正是这个车间的放样工,也是一名地下党员。他立即向上级领导报告了这个重要情况。上级很快回复并传达了浦东区委的指示:拖住这批装甲车的出厂时间,设法搞到技术图纸,伺机隐蔽破坏。接受任务后,父亲和另一位地下党员老余利用直接掌握图纸的机会,悄悄把主要技术资料复制成小样,塞进饭盒的夹层,躲过门岗检查,陆续巧妙地带出了厂。父亲又给党组织写了一份报告,详细介绍了这批装甲车的技术结构特点以及对付它的意见。特别指出这种装甲车的钢板被设计成斜面状,枪弹打上去容易削滑,很难击穿。但它的炮塔与车身的结合处有一圈较大的空隙,密集射击这处空隙能破坏炮塔的旋转装置,使其不能转动,还能杀伤里面的射手。车的轮胎有三分之一没有装甲保护,车的底部也没有装甲,这些都是易于攻击的薄弱之处。

进入到生产流程后,因为是军工活,上面抓得很紧,各工段安插了很多特务监工。要拖延装甲车的生产进度有很大的难度。如果蛮干,不仅会付出牺牲,也完不成党交给的任务。父亲和地下支部的党员多次商议,想出一个办法,就是串联工友采取“合法”手段,以技术经验不足为理由制造返工事故来拖延时间。于是在生产车间,工人们卖力地操作,但是部件安装定位不准,下料尺寸有误差,组合件号码对不上等质量返工事故经常出现,有效地拖延了生产进度。特务监工们干瞪眼,面对满脸汗水的工人抓不住任何把柄。

父亲他们了解到美制十轮卡的引擎零配件供货短缺,决定偷拆掉这些零配件,给装配制造困难。这样的行动要冒极大的风险,经过观察发现,平时特务监工盯得紧,但是夜间加班时,最后时间监工们都有些松懈,这个时间就容易下手。地下支部细致研究后作出分工,父亲和老余负责潜入装甲车拆下关键的零件。其他几个同志负责在周边望风。这样的暗战一直持续到1949年的开春,六十辆改制的装甲车还窝在厂里无法开动,出厂期早已拖迟了三个多月,按期开赴前线的企图最终成了泡影。

(临沂三村  万庭良)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南码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