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烟花散尽人将去,把酒言欢再十年”,这些脍炙人口的著名诗句,名义上是劝人珍惜时光,莫负此生,实质是劝人喝酒。还有一句名言叫做“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实在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 酒,可以开胃消食、缓和忧愁和紧张心态,还可以壮胆。小说里有武松景阳冈打虎畅饮18碗,醉打蒋门神喝了40多碗;史书里有《晋书》记载阮籍一口气“饮酒二斗”。唐时一斗酒,相当于现时10斤。这数量着实不可小觑,难道古人酒量真的不可斗量?非也!因为古时候被称为“白酒”的酒,其实是白颜色的酒——米酒。古代早期酿酒技术落后,酒只有一种,用纯粮食发酵酿造而成,酒精度数较低,色如白玉,被古人奉为琼浆玉液。 国人喝水都喝热水,不喝冷水,酒更是如此。古人喝酒都是温热了喝的,才会喝出“温一壶月光”的诗意和“煮酒论英雄”的豪迈。但自从有了蒸馏酒以后,酒就变了性,原本温和柔顺变得燥烈好动。一杯冷酒下肚,酒性及其不安分,“凉性”借酒性游走身体各处,比凉水破坏身体更甚。然而,现今的白酒酒精度数都高到可以点着火,自然不能“煮”了喝。现在的人喝酒又大多讲究豪气,即使高度白酒,也讲究“一口闷,感情深”。特别是夏天,吹着空调喝冷酒,湿气大举入侵,以至百病丛生。 酒是可口之物,又可以给人带来欢乐,提高生活情趣,极具诱惑力,我也是好“这一口”的。但每次喝了酒以后,感觉痰多、寒气重,拔个火罐拔起水泡带出乌血,做个心电图,被橡皮小吸盘轻轻一吸,身上也会起黑印。特别是夏天,我还喜欢喝冰镇啤酒,汗流浃背时,一杯冰啤下肚“百事尽除去”。夏天人体出汗消耗大,极需收敛的时候却冷酒、冰酒下肚,无疑是冰镇五脏,对体外湿气毫无抵抗力。早在16世纪,李时珍就指出:“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多饮则杀人顷刻。”因此,不管喝什么酒,一要适量,二要喝纯粮酒。 纯粮酒发酵酒,用粮食等谷物酿酒,俗称固态法。固态法粮食消耗极大,在从麻雀口中夺粮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少耗粮多产酒,便催生出一种液态法来制酒。顾名思义,液态法不用任何稻谷就可以生产出酒来,说到底就是食用酒精或酒基勾兑出来的酒。在农作物日益丰富的今天,液态法制成的酒已成了低质酒的代名词,这种酒只可满足口舌欲,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 如今,市场上的每一瓶酒,都会标明是固态法酿造的酒还是液态法生产的酒。液态法的标志是GB/T 20821,固态法的标志是GB/T20822,两者只差一个数字,购买时须验明正身才好。不要喝了一辈子酒,连一滴纯粮酒都没尝过。 (西三 程介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