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的讲话精神,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紧扣“建设高品质社区,推动南码头区域的整体提升”这一主线,努力打造社会安定有序、城市安全运行、人民安居乐业的“七彩南码头”。 一年来,街道各单位、部门和居民区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围绕建设“蓝色平安南码头”的工作目标,以打造“码头门神”品牌项目为牵引,重点推进社区安全工作,建立健全社区平安机制,进一步增强辖区平安稳定成效,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稳定社区环境,守护居民平安。 凝聚“门神之魂”提升顶层设计能力 今年5月,在街道2020年政法稳定工作会议上,街道党工委书记高天指出,平安既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也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并强调要打造“码头门神”品牌特色,突出工作重点,提质增能,全力打造一套有南码头路街道特色的人机结合、立体联动的“码头门神”系统,坚决维护辖区安全和社会稳定。 南码头路街道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平安创建全过程,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政治引领、组织引领、机制引领作用。坚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人民群众新需求新期待,让人民群众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为强化组织领导,街道成立了“码头门神”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科学构建“研究部署、任务分解、责任传导、督促落实、检查考核、整改提升”的责任链条体系。梳理责任清单,明确责任分工,划清责任边界,确保责任主体履职到位、尽责到底,确保各项工作按时有序推进。为明确工作机制,街道实行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相关专题会议。构建协同机制,坚持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下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鼓励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参与“码头门神”建设。 在街道党工委的科学领导下,以智能技术为支撑、以群防群治为基础、以化解矛盾为关键、以服务发展为驱动、以推进法治为保障,一套有南码头路街道特色的人机结合、多部门立体联动的“码头门神”系统逐渐形成,通过从“脑、眼、口、手”四点突破,为“码头门神”筑基,提升统筹决策、监控感知、社会动员和平安维护能力,不断深化平安建设,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 构筑“门神之脑”提升统筹决策能力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码头门神”项目按照“一网统管”的要求,充分发挥“一网统管”机制,打破部门“数据孤岛”,实现数据互通互联,在已成熟的城运中心平台基础上,立足于街道技防、人防建设的实际,实现综治中心与城运中心平台进行深度融合,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推动城市治理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由被动处置型向主动发现型转变,实现“六个精准”目标,加强数据运用模型、智能分析及调度预警,结合现有勤务力量,有效管理提高街道治安防控水平,不断提高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 信息搜集工作中,通过APP、二维码等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来完成辖区内的各项基础数据的采集、上报、核实等工作。除了能满足日常数据的积累,还能将数据进行智能关联,确保综治中心管理平台内数据库的完整性与准确性。通过智能终端进行人流分析预警,对人流量密集区域进行人流量实时监控,以热力图方式进行直观展示,以便于提前调整、部署安防力量,实现对重点区域的精准掌控,提升整体监管的办事效能。 同时,积极发挥城运中心信息集散功能,提高协作、协同、协调能力。探索实现智慧公安系统与城运中心智能系统联动共享,实现信息资源跨部门共享。强化智慧社区建设成果运用,促进相关部门主动协同、跨前处置,进一步调整优化操作及考核流程,推进“一网统管”的信息化管理作业充分发挥。 激活“门神之口”提升宣传动员能力 话不说不透,理不说不明。街道不断抓实宣传主阵地,构建宣传大格局。通过传统方式和新媒体、日常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开展政法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居民安全防范和法治意识。线下,充分利用社区报、橱窗、黑板报、宣传角等传统宣传阵地;线上,拓宽微信公众号、“码上说法”抖音号、电梯广告屏等新载体,结合重要节点、围绕宣传重点,促进政法宣传工作模式灵活化,不断提升政法宣传工作质效。街道派出所也深入社区、开展面对面宣传,提高见警率,提供贴心服务。 同时,街道强化居民区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依托“家门口”服务平台,充分运用“三会”制度,推动居民区日常管理事务的民主协商、民事自治,调动群众有序参与社区治理。落实人民调解网格化,通过居委会完善矛盾纠纷排查、研判、调处和应急响应机制,建设居民区家门口法律服务工作站,提供纠纷化解、法治宣传、法律咨询等“一门式”便民法律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当好基层公共法律服务的组织者,从而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常识。街道司法信访窗口则大力强化法制服务的窗口功能,以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提高信访事项处理效率,畅通信访事项流转环节,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今年9月,银河居民王怀花赤手空拳,勇斗持械伤人醉汉的事迹在社区媒体宣传后,引发了读者强烈点赞,王怀花经街道申报现已被评为浦东新区见义勇为先进分子。 擦亮“门神之眼”提升监控感知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今年,为进一步提升小区治安防范效能和水平,全面推进社会面智能安防建设,完成61个老旧小区、30个商品房小区、5个园区的技防智能安防建设。通过智能技防改造,可以不断提升老旧小区治安防范效能和水平,有效遏制因技防设施缺失或老化造成入室盗窃、盗窃“三车”案件高发态势,实现技防设施建设显著增强,小区管理制度健全完备、社区治理更加智能专业的目标,提升居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该项工程的实施,为南码头老旧小区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是一项利民惠民的实事工程。 智能安防设备结合公安“雪亮”工程建设,探索联勤联动,织密了城市道路天网。街道加强智能运用研判分析,调整补充完善监控点位,实现智能精准发现,并整合安全监管和消防应急救援平台,形成统一的智慧安监消防系统,推动安监消防系统与城运中心的共建共享。 除了技防投入外,街道也积极调动人防的力量。通过用活平安志愿者资源,充分发挥出众志成城的社区平安建设活力。今年,街道广泛动员平安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在疫情防控、两会、进博会等重点时期,街道层面累计发动平安志愿服务4万余人次,编密群防群治守护网。 锻造“门神之手”提升平安维护能力 常言道:防患于未然,街道正全面构建起反应迅速、处置及时、治理有力、管控得力的防控体系。近年来,街道联合公安部门持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源头杜绝黑恶势力违法犯罪,健全防范打击长效机制;有效利用智慧社区和智慧公安,加强各类治安信息的集中研判,强化巡防机制,合理布置警力,及时处置各类不安定因素,有效降低可防性案件发生,防范和打击“黄赌毒”违法犯罪;加大反电信诈骗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防范等专项行动。 2020年(至10月末)共计打击处理刑事拘留对象177名,逮捕107名,行政拘留203名,打击吸毒人员26名。在强有力的打击态势下,辖区社区治安平稳有序,实现报警类、侵权类、偷盗类警情同比降幅明显,其中报警类警情1715起,同比减少9.02%;侵犯人身权利类警情686起,同比减少3.79%,偷盗类警情179起,同比减少34.19%,辖区内治安形势持续向好。 此外,街道着眼于在夯实社会安全基础上,全面提升民生领域服务水平,完善社区生活服务资源库和服务配送系统,提供助餐、助行、助急等服务项目,重点关爱老年、智障等弱势群体。为了提升社区保安的专业化能力,街道引导各物业公司优化保安队伍结构,推进保安队伍专业化、年轻化。加强老旧小区门岗检查,制定完善奖励办法;有效整合商业楼宇和社区的保安力量,通过保安联防联训等方式,实现商圈、社区平安联防共治。市场监管所不断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综合监管网络,定期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行动,提升社会各方面维护食品药品安全意识,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事故。加强产品质量监督,加大不合格产品的后处理力度,充分维护消费者权益。 (本版素材由平安办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