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绿舟

版面概览

上一版   

 

2020年11月3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那车·那人·那梦

孩提时代爱做梦,虽然生活清贫,却总也阻碍不了一个少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于是,日有所思,倒也成就出夜有所梦了。

我时常梦见家门口通上了公交车,欢喜得我呀……伸胳膊蹬腿,就差没尿床了。梦醒时分,黄粱依旧,南柯一梦。也难怪我有如此梦境,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偌大一个浦东,一个巴掌便能数过来的几条公交线,还尽沿着黄浦江两条主要的交通干线行驶,稍远的地方都要搭乘所谓的长途汽车(郊区线)。和浦西便利的生活相比,那相差的绝不止一星半点,而是一种全方位的落后。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爷爷从山东老家来上海探亲,父亲推着自行车带着我们哥仨去浦西的公平路码头接驾,坐上摆渡回到浦东泰同栈可抓瞎了,别说没公交车,甚至连浦西司空见惯的三轮车都没有,胸闷得可以。父亲用自行车驮上爷爷,兄弟三人提着大小行李跟在后面,一路走来尚不出百米,哥仨便气喘嘘嘘,汗流满面……,爷爷心疼孙子,撅着胡子嘴里不停地嘟囔:“上海有啥好的?有路没车假把式,俺老家再不济,搭个驴车、骡车捎个脚总是可以的。”幸亏大哥脑子活络,顺手操起一根晾晒在路边的拖把,和二哥担起行李就走……

好生看看上海市区地图吧,泰同栈到乳山路,多长一段路哟!硬着头皮,三双小腿愣是一步步的捱过来,多不易呀!浦东人的出行何时能赶上浦西那般省力、方便也就自然成了我儿时的梦想。

一晃五十余年过去了,看看现在的浦东交通,数不清的公交线路布满大街、小巷,连做梦都不曾期盼的地铁都通到了家门口。三十年的开发开放使“下只角”的浦东一跃成为大上海最具活力的一方热土。

爷爷要是能活在当下,我定会领着爷爷好好看看我们的大浦东,坐坐地铁,逛逛金融区,眺望一下清冽的黄浦江……我相信,爷爷一定会捋着他那花白的胡子,畅怀大笑的。

望着一辆辆穿梭不停的公交车,望着一张张充满幸福感的脸庞,我感叹:儿时的梦,已然成真了。(金星 蓝翔)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南码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