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2020年工作回顾 一、众志成城,全力夺取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果 1、因势而谋,迅速构建作战指挥体系,形成街道、4个片区、27个居民区、197个块区、2727个楼道的五级管理体系,组建了由1300余名干部群众等组成的四支防控队伍,严格落实“包干责任制”。开展六轮共32608户居民口罩预约登记购买。形成“五色图”人员动态表等行之有效的管控模式,落实落细“全流程闭环管理”。 2、“南风‘益’路行——爱心战疫情”公益项目接受爱心捐款50.49万元、爱心物资24万元。各级党组织与党员捐款63.5万元。商会会员单位募集抗疫款项74.8万元。 3、全力助推复工复市,帮助439家企业减免房租1832万元。探索小微企业网上直播新模式。 4、全力夯实安商稳商。引进企业66家,实现财政总收入4.59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32亿元。 二、用信念镌绘“红色先锋”,党建引领纵深推进。 1、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和纪念建党99周年系列活动。推出“千人四史云培训”全域党建特色项目。班子牵头开展10个专项课题,梳理问题225个,问题解决率达100%。 2、打造“红色治理”模式,提升党群服务中心服务能级。成立首家楼宇联合党支部。做好11个直属单位党组织、12个“两新组织”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 3、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向居民区延伸。全力做好巡察整改。修订街道内控建设相关配套制度。 4、工会打造区级养老竞赛特色品牌。团工委推进青年参与社区建设治理。妇联培育“读书运动讲文明,立德树人育家庭”区级优秀项目。圆满完成浦东新区089选区人大代表补选任务。全力推进新时代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水平。 三、用温度镌绘“橙色温馨”,民生保障切实加强。 1、持续优化“嵌入式”养老服务,进一步缩小“15分钟养老服务圈”半径,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 2、“南风乐业”“创客码头”双品牌融合发力,吸引112家用工企业提供近600个岗位。成功创建“上海市特色创业型社区”和“浦东新区特色创业服务社区”。推进“一网通办”改革力度。 3、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生根落地。树立光盘行动、公筷公勺的时尚新风。拓展“南风韵”“乐学南风”文化品牌的深度宽度。 四、用激情镌绘“金色活力”,社区治理亮点频出。 1、完善群众自治机制,指导自治团队提升议事协商能力。深化“自治金”项目全流程监督管理。有序推进“社区云”全覆盖。 2、扩大社区公益品牌影响力,发挥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领引力,推动社会化力量参与社区共治。 3、家门口服务日趋提质增能,建成龙馥、西三2家“家门口”服务站旗舰店。引入心理服务、金融服务,做强“八大员”进社区。 五、用文明镌绘“绿色健康”,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1、成功创建“上海市园林街镇”。成功创建“上海市园林街镇”,新增两条“上海市林荫道”。加强拆违后闲置地边角地绿色空间的维护与提升。探索建设都市、滨水双环慢行绿道系统。 2、持续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实效,建设标准型可回收物服务点,完善两网融合体系建设。建立“一路一档”动态数据库,实现辖区专业收运100%全覆盖。 3、持续坚守环境综合整治底线,无证经营性点位整治清库。加强日常管控措施,优化投诉举报处置流程。 4、持续深化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各具特色的楼组创建、市民修身、一居一品、文化体育等活动。 六、用创新镌绘“青色智慧”,治理能力迭代升级。 1、推动信息技术和社区管理深度融合,有效处理解决老旧小区安全隐患较多等难题,提升街道智能化、精细化治理水平。 2、深化探索“一网统管”。推进综治中心与城运中心平台深度融合。全面加强监管要素开发利用。 七、用行动镌绘“蓝色平安”,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1、稳步推进“码头门神”品牌建设。加快推进三个实有信息平台升级改造。保质保量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2、探索“互联网+”普法形式。抓好信访矛盾化解。代表浦东争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取得全市第一。 八、用实干镌绘“紫色品质”,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1、加强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创新组建“银亿滨江自律组织”,提升门责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2、完成西三多层和塘南小区的修缮改造,全面启动临沂二村和临沂六村的修缮项目。加快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步伐。 未来可期2021年工作展望 ●深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持续打造红色先锋南码头 1、筑牢“主阵地”,夯实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进居民区“两委”集中换届。 2、畅通“主动脉”,激活全域党建的鲜活生命力。强化居民区“红色治理”模式,推进业委会党组织建设和业委会、居委会交叉任职。做强“南风暖嘉邻睦”、“心晴工作室”等党建品牌,激发全域党建新活力。 3、把握“主动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构建“全方位”监督体系。做好巡察整改和审计整改工作。推进监督检查向直属单位延伸。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推动“四责协同”向居民区延伸。 4、统一“主战线”,凝聚力量服务大局贯穿始终。依托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凝聚工会、团工委、妇联、人大、武装等各方力量服务群众。 ●着力建设民生服务品牌 持续打造橙色温馨南码头 1、形成“大城养老、老城养老”的南码头模式。持续完善为老服务供给网络。探索“科技助老、智慧养老”新模式。 2、建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培育壮大新业态灵活就业机制。深化“家门口”特色就业服务示范站建设。培育“创客码头”服务项目。 3、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创新慈善超市建设。落实特扶对象属地化关爱。推进居民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 ●积极完善基层协商民主 持续打造金色活力南码头 1、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推广“社区微治理”模式。丰富自治公约、楼组公约、“三会制度”等民主协商的形式和载体,培植社区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理念。 2、完善“家门口”服务体系。打造“全岗通”社工队伍。做实做强居民区联勤联动站,“人防、物防、技防、智防”四管齐下增强社区防范能力。拓展“互联网+”社区治理模式。 ●统筹推进城市建设管理 持续打造绿色健康南码头 1、建立街面动态市容环境管理工作机制。提高城管队员街头“见管率”。逐一攻克市容管理顽症点位。推进“美丽街区”项目建设。 2、持续提升辖区生活垃圾分类实效。深化两网融合体系建设。健全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 3、迎接无违建示范街镇复评。建立健全立体式巡查发现、物业报告管控制度。推进小区违章和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 4、重点抓好临沂二村和临沂六村等老小区综合整新。全面加大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指导力度。持续提升老旧小区物业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不断提升治理创新能力 持续打造青色智慧南码头 1、构建人机交互、数据分析、主动发现等多功能复合的智慧社区管理模式。汇聚全域全量数据,推动智慧社区体系建设。 2、巩固事务受理中心市级5A等级,探索设置24小时自助服务区。 ●坚决守住安全稳定底线 持续打造蓝色平安南码头 1、升级打造“码头门神”特色品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重点做好初信初访调解。 2、积极争创“上海市安全社区”。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建成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3、全面落实法治建设实施方案,逐步实现依法行政制度化。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普法互动。 ●坚持人民城市发展理念 持续打造紫色品质南码头 1、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固化“包干责任制”“闭环管理”应急机制。加快补齐公共卫生短板。 2、策划举办各类文体活动向建党100周年献礼。持续擦亮“南风讲坛”、“南风韵”等文化品牌。做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三级阵地网络。 3、营造优质的消费环境。创新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强化区域经济合作、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集思广益 倾听代表建言献策 冯宣胜 浦东新区价格认证中心党支部书记 党风廉政建设重在教育,应与时俱进,加强新的政策、制度的宣传学习。杜绝在不知情、不学习的情况下违规犯错。 金文红 南码头市场监管所所长 经过对住宅电梯加装相关工作的调研,建议街道统筹多个部门、多种力量参与,多方研判、集中采购,为后续维护和保养工作打好基础,预设维保通道,要有前瞻性且一体化地推进此项工作。 胡学龙 上海数字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工会主席 希望街道能够积极推动园区党建、楼宇党建,让在职党员的组织生活更丰富。 王强 浦东游泳馆党支部书记、馆长 加强与街道、辖区企业的联系合作、资源共享。游泳馆技防设施陈旧,希望能在场馆改造、开发利用上增加政府投入,打造成浦东市民、南码头社区居民的文化、体育、休闲的好去处。 唐佳赢 六里四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希望街道能统筹规划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列出菜单,便于居民区更好地开展党建活动。 金火平 东盛居民区党总支委员 建议推进住宅电梯加装事宜,成立“加装电梯专项工作室”,为居民提供相关政策、技术方面的咨询和服务。 冯正法 六里二居民区党员代表 六里二老年人活动场所有限,锻炼场地紧缺,希望街道能多建成口袋公园,便于老年人锻炼身体。 黄晓萍 临沂五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希望街道能统筹协调,将小区闲置不用的垃圾箱房改造成两网融合回收点。 凌金凤 六里五居民区党总支委员 齐河路沿街店铺有洗车修理行侵占人行道,影响行人通行,希望执法部门加强管理,规范商铺营业。 徐爱萍 六里三居民区党员代表 加大“四史”学习力度和宣传力度,让社区老党员多谈谈体会,更多地带动年轻人。 雷倩 社区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 建议在居民区和辖区企业内加大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培训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