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个月,一帮都己退休的发小在微信群里约定:夏天到大自然中“嗨”一次像模像样的漂流,以完成儿时梦想。 八月中旬,正值江南酷暑。天刚放亮,我们这帮“赤屁股”兄弟连同家眷四十余人,乘坐同一大巴,准时从浦东出发了。 大巴在高速公路上疾驶、在幽谷林间穿行。车厢内,朝气澎湃的发小们互相调侃儿时的趣事、少年的乐事,引得一阵阵的欢声笑语,在大山里久久回荡。 数小时后,大巴终于在浙皖交界处的“漂流源头”停下,筒单便餐后,团友们便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整装待发了。 十几只皮筏艇,像彩色的柳条鱼,迫不及待地一个接一个跃入水中,溅起一股股浪花。瞬间,把每一个玩浪人浇了一个“透心凉”。发小们如鱼儿在水里嬉戏,皮筏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忽上忽下。驾驭技术好的在浪尖上耍酷、与险滩博击、同鹅卵石周漩。技术差的“随波逐流”“溜”进了河道平静的港湾,在原地打转。大笑声与尖叫声久久回荡在河面上。 闯险滩,与浪博击;越“悬崖”,任凭浪花扑面。绵绵三公里,九道十八湾,激情四射的水上漂流,洋溢着我们心中的青春涌动。 临近终点,河面变宽、河流变缓。河边杨柳树荫下,一个沪剧发烧友发小亮起了嗓门:“走出迷津回首望”,十几个发小随后咐和:“明媚春光映小窗——映小窗”。即刻赢得了其它团队玩浪人的一片掌声和喝釆声。 终点到了,一个个“落汤鸡”爬上了岸,像刚打了胜仗,从战场上下来的“散兵游勇”,哼着小曲、悠闲的走在回程的路上。身体虽疲惫,心情却大悦。 晚宴上,谈笑风声,叙述着漂流故事。白天的疲劳早被抛到九宵云外。不知谁提议,发小们手举酒杯同声高呼:“明年,再来!”久违了,童真。久违了,青春年少的疯狂。久违了,聚在一起、放肆大笑的美好时光。如今,我们都己步入数“重阳”的年纪,“活在当下、活出精采”不仅仅是向往,践行才是真。浦东开发开放30年,我们这一代人见证了浦东由一片农田发展成繁华都市的历程。现今,国泰民安,我们银发一族正沐浴在党和政府的阳光下,生活无忧,又恰逢发展迅速的高科技时代,吃、穿、住、行、样样方便,心里是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 祖国的大好河山那么美、那么多,我们都想去看看!(新桥 吴有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