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国家自古以来就非常注重历史的记述和传承,而《尚书》这部传统文化典籍历来被称之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相信许多朋友对《尚书》都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在于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典“四书五经”,我们小时候在语文课本中就知道了“大禹治水”的故事。陌生表现在《尚书》中的词语枯涩难懂,相比于通俗易懂的《论语》,让人望而却步。 《尚书》,古时候新的统治者登基之后,大臣们会第一时间把《尚书》等文献先呈给他看,以便于他从中学习古代统治者治理国家的理念。可见《尚书》曾经是统治者们治国理政的重要参考文献。 100年前,中国共产党一叶小舟起航,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一路高歌,披荆斩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主席更是呼出了“人民万岁”的口号,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基本方略体现得淋漓尽致。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今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党的十九大,习总书记3万多字的报告中有203处提到了“人民”二字。 顺民、保民,顺承天使以治民,通晓天与民的关系,“达于上下,敬哉有土”。《尚书·皋陶谟》阐述了为政者的治国思想。“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要牢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真正同人民结合起来。”(2019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种子离不开土地,种子只有种在地里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中国共产党离不开人民,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才能稳固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大革命时期,共产党与国民党的目标似乎没什么不同,都是打倒军阀、民族解放。但是两党有两个根本区别:国民党在平民百姓中没有根,共产党植根于平民百姓;其次,国民党要扮上帝,给人民“送慈善”,共产党则要人民自己当家作主,让人民组织起来自己解放自己。《尚书·泰誓》:“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执政70多年,就是因为共产党一心一德,忠实执行自己的宣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悠久的历史文化注入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绵延不绝。虽然现代节奏越来越快,知识传媒的方式也是日新月异。但是,如何才能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阅读经典,走向现代的中国文化,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之一。 (临沂五村郭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