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得欣 2021年4月28日,时值李大钊先生逝世94周年,俄罗斯保存的李大钊生前唯一的影像首次公布于世。这是1924年9月,他在莫斯科国家大剧院演讲的视频,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秒,但依然让我们领略到了先生的风采。 李大钊曾是北京大学的教授,《新青年》的同人编辑,原本可以过十分舒适优越的生活,可他却选择了“为庶民求解放”的革命道路。他竭尽毕生精力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火种,只想为身处黑暗的中华民族探索出一条救亡图存的道路。 1916年9月,作为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之一的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论文《青春》。文章中提到,“吾族今后之能否立足于世界,不在白首中国之苟延残喘,而在青春中国之投胎复活。”论文发表后,在当时军阀混战,山河破碎的中国被誉为“震撼了中国民族的魂灵”。他唤醒了广大进步青年心中青春的激情和理想,指引了前进的方向,更给予他们勇气和力量。 青年是“青春”精神的承载者,但是此“青年”却并非只是年龄上的青年,更应该是精神层面乃至社会层面的。李大钊所提出的“青春中华之创造”的人生理想,被当时乃至今天几代中国青年视为“高尚之理想,神圣之使命,远大之事业,艰巨之责任。”同时,守常先生主张以青春之气追逐青春中国的梦想,“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这种所谓的“青春之气”,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内涵,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浩然正气,同时也是他日后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坚实思想基础。他的一生,正是这样在百折不挠中追求着“青春”的抱负。 现如今,中国正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节点,从百年前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先驱到如今在新时代正实践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亿万国人,从“青春中华”的梦想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创业维艰,初心如磐,与时俱进。当代的中国青年挥洒热血青春,书写盛世华章,必将在煌煌史册上书写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的新一页!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青春中国,锦绣辉煌! (作者:社区服务中心员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