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武钢 在欧阳路街道建设居民区,居住着一位现年105岁的周怀真老太太。虽然周怀真膝下无子,但外甥媳妇熊炫一家几十年来却把她照料得妥妥帖帖、舒舒服服,这在邻里早已成为美谈佳话。 一个春光明媚的中午,记者来到在祥德路137弄里某号,在二楼阳台上,只见周老太太正安静地坐在藤椅上,沐浴着春日里的阳光。虽然她听不清说不明,但还是露出慈祥、亲和的微笑,依稀可见当年站在讲台上谆谆育人的风采 (周怀真曾经是上海市第六十中学语文教师)。 午饭时间到了,熊炫端着一碗“杂烩营养饭”给周老太太喂饭,边喂着边笑着说:“姨妈大伯伯胃口还不错,生活很有规律,除了有点心脏早搏的慢性病平时需要吸氧外,其他还可以。” 68岁的熊炫初中毕业后去了安徽亳州插队,期间还在上海620门诊部学习常规医疗保健知识。10年后,熊炫回城进亚光橡胶厂工作,后来担任了质量检验员直到退休。 1965年,周老太太的外甥汤巽通过房屋交换迁入周老太太家楼上,以便照顾她。1987年,熊炫和汤巽结婚后,就揽下了照料周老太太的所有“活”。随着熊炫的公婆相继离世,熊炫更是全身心担负起照顾周老太太日常生活起居的任务。早上服伺周老太太起床梳理、吃好早饭后,去菜场买菜,回家做饭,“所以我上午特别忙,呵呵。”熊炫笑言。 熊炫说道:“照料高龄老人,除了要有一颗爱心,还要有耐心,但最重要的是细心。亏得当初学了一点日常保健知识,现在还稍微能派上用途。”熊炫平时对周老太太的一举一动、异常情况观察得极为仔细。周老太太身体一直很硬朗,不大生病。但是,2016年的某一天,熊炫却发现周老太太脚趾上有一个水泡,不久便溃烂发炎,熊炫跑了好几家医院咨询,用了好几种膏药,但是近半年了,脚趾上的炎症并未治愈,周老太太反而腰部酸疼得越来越厉害,服用止痛片也没用,夜里常常睡不好。后来经人介绍,熊炫通过网上“抢票”,终于挂上了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专家的号。血管外科专家确诊周老太太为动脉堵塞引起脚趾溃烂。经过对周老太太身体各主要器官的综合检查和极为慎重的评估,九院血管外科专门专家小组决定对周老太太进行微创装支架。手术十分成功。在留院观察了三天后,周老太太便出院回家继续换药、定期服药,不久手术创口收口,脚趾溃烂也痊愈了。 祥德路137弄有11个门牌号码,建设居委为此配备了两位小组长,熊炫是负责1-6号的小组长。熊炫在照料周老太太和打理自己家务的空闲时间,还热心为邻里服务,谁家有事找她商量,她都会尽力而为。 熊炫还是居民区太极拳操、腰鼓队、歌咏队的队员,经常外出参加表演,有时还要去养老院慰问演出。她还学过钢琴。“不过,这些爱好现在只能暂时放弃了,因为老太太虽然能扶着床沿走动,但平时她身边时刻要有人照看着。”熊炫坦言。 熊炫三十多年来悉心照料周老太太实属不易,但她却谦虚地说:“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实我做的真是很普通的事情,不值一提。” 【记者随笔】 “德乃人之本,孝为德之先”。孝亲敬老是人伦道德,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华之一。熊炫从点点滴滴看似日常“小事”着手,三十多年来,细致入微地照料周老太太,很好诠释了中华民族的孝道,践行了敬老爱老的美德。 “百善孝为先,行孝当及时”。跨过人生中阅历最丰富的阶段,老年人都将迎来人生中最孤独、最需要关怀的时期。敬老不以事小而不为,助老不以事难而退却。希望全社会有更多的“熊炫”们,从自身做起,从孝敬父母长辈做起,关爱身边、邻里、社区中的每一位老人,为共建和谐良好社会风尚做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