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人物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7月2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平凡军人的美丽人生

——记虹口区“最美退役军人”、社区优秀共产党员龚难先

社区优秀共产党员龚难先
荣获海军北海舰队后勤部授予“三等奖”
1965年10月10日,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参加国庆观礼代表,5排右起第3人为龚难先。
参加国庆观礼的龚难先在天安门前留影
雷锋式战士龚难先(左)在修理军车
荣誉奖章和铜牌等纪念物品

□记者 武钢

日前,上海市委宣传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共同主办了“最美退役军人”评选活动。在虹口区推荐的“最美退役军人”候选人中,79岁的龚难先名列其中。

在欧阳路街道模范居民区的一栋普通公房里,记者见到了龚难先,当得知记者来意时,他操着带有绍兴口音的上海话说道:“我做的都是一些很平凡的力所能及的小事情,真的不值得一提。”

一生中最难忘的事

龚难先,曾在海军北海舰队当兵,是一位在部队有过突出贡献的战士。入伍7年,他年年被评为“五好军人”,荣立三等功一次,受嘉奖6次,被誉为雷锋式战士。他先后被海军4115部队、北海舰队工程部、北海舰队后勤部、北海舰队树立为学习榜样。部队驻地青岛市人民政府曾连续两年分别授予他青岛市“五好个人”和青岛市“先进工作者”称号。济南军区前副司令员兼北海舰队司令员刘昌毅中将曾在北海舰队召开的积代会上当众夸他是个“好样的上海兵”,海军政治部前主任苏启胜少将也在大会的报告中誉他是“一心为革命的人”。

最令龚难先难忘的是,1965年他作为海军北海舰队的先进人物和英模代表进京,登上了天安门观礼台,参加国庆观礼,后来又受到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那一幕一幕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还在龚难先的脑海里徘徊。

“我万万没想到会作为海军北海舰队的标兵,被推选去参加国庆观礼。这是国家、部队、人民给予我的崇高荣誉,代表的是海军北海舰队全体指战员。”龚难先兴奋地说道,“当时消息传来,整个海军北海舰队工程部都沸腾了,大家奔走相告,纷纷祝贺我。”

“保家卫国,是军人的无上荣光,也是军人的神圣职责。我只是做了一些微小的事情,党和国家、部队却给了我这么多荣誉。”龚难先谦虚地说道。

一生中最愧对的人

“我一生中最为愧对的是我母亲”,谈起母亲,龚难先哽咽不已。

龚难先,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名字。龚难先出生时,他母亲却突然昏迷过去,好几天没醒过来,家里已经准备寿衣和丧事了,但后来又神奇般地“活”了过来。龚难先是在他母亲大难之前出生的,所以取名龚难先。

1961年4月龚难先入伍时,他母亲千里迢迢送他去部队报到。然而,当兵7年期间,龚难先却没有回过一次家。他母亲思想很进步,也很通情达理,托人转告他安心在部队服役,别老是惦记着家里。有一次,龚难先母亲病危,家里两次发来电报让他回去,说他母亲想见他最后一面,但由于部队的战备军车急需修理并有其他紧急任务要执行,龚难先无法请假赶回家探望母亲。虽然他母亲经医生全力抢救脱险,但这成为龚难先一生中的最大憾事。

“我当了兵,就要以身报国,在当时没法过多地考虑家里的事情。”龚难先坦言。他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无怨无悔地献给了军队建设,他在部队的先进事迹无论是过去服役时,还是退伍后,他所在的部队一直以他为榜样教育新兵,推动部队建设工作。

一生中最难做的事

龚难先入伍那年,正逢我们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他一心扑在国防建设上,为了战备和支援前线,经常废寝忘食地工作,一个人顶两个人地干,只要哪里任务重,哪里有危险,他总是奋不顾身地冲在最前线。

然而,在部队要给龚难先提干担任一定职务时,他却因长期过度劳累、体力透支过大而并发了多种重危疾病,导致生命垂危,部队不得不派专人护送他退伍回上海救治。他本可终生长休,由国家供养,部队也发公函要求地方政府对他尽可能的予以多方照顾,但他谢绝了组织上的特殊照顾。部队领导多次来探望他问他有什么要求时,他唯一想的就是尽快再为党工作。

龚难先出院后被安排在上海市轮渡公司组织部门工作,这对他来说

却是一个新的艰巨任务。因为他从小家

境贫困,只读完小学就参加工作了,他自知拿惯枪杆和锤子的手要换成笔杆来“战斗”,困难很大。“我曾经是军人,就要以战斗的姿态坚决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我把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当作要攻克敌人的堡垒,这样才能适应‘四化’要求。”龚难先笑言。

为此,他发奋自学,在上下班乘车途中、晚上乃至深夜,刻苦攻读,并逐门参加自学考试,最后终于通过了15门大专课程的考试,获得了华东政法学院法律专业的毕业文凭。龚难先的学习毅力十分惊人,就在他参加最后一门《民诉法》考试时,正是他住院做腮腺混合瘤切除术后的第5天,头部还缠满绷带,刀口尚未拆线,尽管住院医生不让他请假出去考试,他还是再三说服了主任医生同意他由家属陪同下前往考场。当他考试完毕步出考场时,许多年轻考生围住他,都非常钦佩他顽强的学习精神。

一生中最想做的事

龚难先最想做的事,就是像雷锋那样“工作”和“奉献”。

龚难先的文化底蕴提高后,干起活来更加得心应手。他顺利完成近20位党员发展对象的组织政审和材料形成,并介绍了多位同志入党。他善当“伯乐”,积极为组织推荐优秀人才,经他参与考察并执笔撰写综合报告的后备干部大都走上了领导岗位。此外,他还曾被借调到有关部门去参加“文革”材料的复查和老干部档案的整理以及基层单位搭班子等工作,均出色完成了任务。

龚难先的工作成绩,都是在他放弃病休,长期带病坚持下完成的。龚难先身患腔梗、心梗早搏、吸虫病、肝硬化、慢性肾衰、骨折后遗症、严重的颈椎病致血管神经受压迫等疾病,由于过度劳累,曾使他在工作时多次发生昏迷,最严重的一次是在与同事一起调查政审对象材料时突然昏倒,被送医院急救才脱险。

龚难先退休后,时刻把周围邻居的冷暖放在心上,只要大家有事找他,他都有求必应。居民区里有几位独居老人,他总是不放心,每天不是打个电话去问候,就是上门去看望,并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便于有事找他。

同楼邻居毛阿婆是独居老人,连转换电视频道和使用电器等小事都要找龚难先,有时一天多次打电话要他下楼去调试。

对面楼房里李阿姨的婆婆中风倒地,她叫来救护车后因缺少人手把她婆婆抬下楼,就打电话向龚难先求援,他二话不说急忙跑去与救护员一道把老人抬上救护车,并陪同到医院帮助挂号配药,直至转入观察室后才回家。

小区物业水电工小缪身患肝癌,龚难先得知后,毅然捐了1000元给他。当时,龚难先老伴郑阿婆刚做完手术正在化疗中,他情愿苦自己也要解小缪的燃眉之急。小缪感动得热泪盈眶,连连说道:“您自己身体那么不好,家里又这么困难,还要接济我,这钱我真不能收啊!”但龚难先表示这是自己一点心意,坚持让小缪收下。“我只是想以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身份,将党的温暖传递给群众。”龚难先说道。

龚难先在部队里是一名雷锋式战士,在社区仍然是一个活雷锋,他总是通过点滴小事,给群众以温暖,因此深受小区居民的好评,在古稀之年还被评为社区优秀共产党员。

一生中最爱的名言

龚难先始终践行忠诚党的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入党初心,献身部队,服务社区,不为名不为利,默默无闻地为他人做好事做善事,这是因为他经常对标先进人物。龚难先说,他一直把先进人物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一是雷锋同志的“在伟大的革命事业中做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螺丝钉精神”;二是上世纪70年代北京大白楼村党支部书记兼队长王国富的“小车不倒只管推”;三是保尔·柯察金的“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为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心中有信念,龚难先才会自觉地把个人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中,个人服从整体,服从组织,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干一行爱一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心中有理想,龚难先才会凭着一股“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献完青春献终生”的劲儿,在退伍和退休后的另一个战场上拼搏。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