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健康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04月2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如何拨开疫情带来的焦虑等心理雾霾

【心理求助者简况】

男性,35岁,在国内中部地区某城市出生长大,高中毕业后考入上海某高校,从此开始在上海求学、工作、生活。

【心理求助者口述】

我老家有一个老父亲,还有叔叔姑姑,本想把父亲接来上海住,但是老人已经习惯了家乡的生活,不愿意来。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虽然得知父亲及亲人都很安全,但他却仍然很焦虑,很忧心。即使遇到有趣的事情,也无法开心起来,心里总像笼罩着一层雾霾。

为什么有这种心理现象?应该怎么处理?

【心理咨询师建议】

这种情绪应该属于轻度“幸存者罪恶感”。

首先,你应该肯定自己是一个特别善良,有同理心的人,这是很棒的,应该给自己一个安慰。然后,你可以去看看自己能为家乡做些什么,让自己好受,也让别人好一些。

你可以把国家想成是一个人,这个人某些部位感染了,治疗也就开始了。整个过程,也许会有细胞新陈代谢,也调动了这个人对伤口处理方式,对问题的思考与反思。这样换来的,是整个身心的重生、成熟。而感染的细胞并未真正死亡过,它一直在延续。每一个判断,都在申明我是这具身体中的局限。每一个我知道的,都是一把锁;每一个我不知道的,就是一把钥匙。

对这世界万物完全没有需求的我,到底是怎样一个存在呢?我就只是“看着”,我要看见:无须任何代价,只有祝福。对任何“发生”去信任,随遇而安!你什么都不做,不说明什么,也不欠任何人。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建议用冥想的方式来看见和处理这个情绪。跟着咨询师的指导语冥想:“我感觉到这一刻,体验到的是那种茫然的、沉重的,甚至有些挣扎无措的心情。我想,无论谁,在这种情况下也是难以在心理上独善其身的,像悬在空中气流中的飞机,是颠簸的。我想,如果是沿用这个比喻的话,就是试着努力把飞机开回来,安全着地。无力感还是负疚感都是我们心里掠过的气流,用这部分的气流加入冥想中来,慢慢地飞一会儿试试。试着放下头脑的应该与否,想象这部分的情绪像气流一样,来来去去。”这次疫情是提醒着我们曾经的伤痛,给了我们成长的机会,老天爷给了全世界的人一个成长的机会,但过程,真的很不容易,有人为此失去了生命。但,这就是无常,生命的本来样貌,隐藏着爱的光明。

可以拿出纸写出印象最深刻的“帮不上忙”事件;进入感受,体验身体不舒服的那个点,可以用手触摸;找个合适的音乐,或者冥想来进行放松练习。

建议回去可以反复练习冥想放松,经常与亲人保持沟通,做些力所能及的爱心行动……

【心理求助者反馈】

当我从心理咨询师那得知这种情绪叫“幸存者罪恶感”时,我的焦虑、担心,仿佛被一只手抚开了心理雾霾。

接着,我按照咨询师引导的方式每天做冥想,心情渐渐平复。我每天跟家人微信,了解他们在家情况,知道他们都很乖地宅在家里,我也能够安心去享受自己的生活了。

除了冥想之外,我的情绪里面还融合了无力感、背叛感、内疚感。这些是深藏在潜意识里面的,跟过往经历有关,到底是什么?却是需要我慢慢去探索的。但我非常感谢咨询师给我的引导和建议,真切地帮助到我去调整自己的情绪,可以安心度过当下的特殊时期,同时也努力为身处疫情中的同胞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心理咨询师结语】

对于普通公众来说,长期暴露在大量过于残酷的信息流之下,会不自觉地“卷入”被替代性创伤。简单说就是,仿佛身临其境,连心里受到的伤害也差不多。

一般来说,最容易被替代性创伤的,往往是那些比较善良、内心柔软,甚至有点天真的人,他们经常会伴有内疚、羞愧等“幸存者罪感”。如果你出现头晕、恶心、心脏难受等生理不适时,应该马上关上手机,做点其他事情或干脆睡觉。

如果你觉得自己看不了那么多文章、大脑处理不了那么多信息,但又不想坐在那里啥也不干,不妨试试下面几个办法:

1、减少对疫情数字的关注,只看值得信任的信息源,比如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官方报道。

2、和身边的人讨论可行的方案,用行动去压倒念头,减少无力感。

3、可以读书、看电影等等,而不是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刷微信和假新闻上。

4、永远记着,只有拯救你自己,才能拯救别人。

(“心境港湾”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团队成员 贺飞飞)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