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每月一节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05月2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弘扬欧阳历史 讲好欧阳故事 打造欧阳品牌

文化欧阳“每月一节”如约而至

大西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吴振萍工作室成立研讨会
舞蹈表演
合唱表演
街道党工委书记王磊和华理工唐有财教授为喻菊萍工作室揭牌
障碍人体验活动进校园
模仿盲人凭触觉找到正确物品
模仿下肢瘫痪的人凭借双手艰难前行

□记者 武 钢 综合报道

自从欧阳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精心策划的文化欧阳“每月一节”正式启动以来,街道方方面面持续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发掘社区的才艺达人、重温街区的历史记忆,以文化人,培根铸魂,打造活力欧阳、文化欧阳。

喻菊萍工作室揭牌

日前,欧阳路街道举办了群众工作“三维六阶”喻菊萍工作室揭牌仪式,并在揭牌仪式后进行了“每月一节”系列活动之“欧阳十屋”发布会暨吴振萍工作室成立研讨会。

街道党工委书记王磊、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唐有财共同为工作室揭牌。

“三维六阶”法是以“态度、情感、方法”三个维度,体现职业精神、情境切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逐个击破、个案拓展的群众工作方法。王磊对喻菊萍多年来的踏实工作表示肯定,强调了工作室成立的意义,并表示今后将继续开展这样的圆桌沙龙,将优秀工作法的核心价值薪火相传。

随后进行了大西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吴振萍工作室成立研讨会,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多位专家就吴振萍讲述的社区治理案例进行了讨论和总结。

在揭牌仪式后的“每月一节”之“十屋”发布会上,街道房屋管理办事处副主任周迪详细介绍了欧阳路街道辖区内十处各具特色的建筑。(详见8版)

歌舞表演春声同悦

欧阳“每月一节”春声同悦——诗歌表演会日前举行,邀请社区居民唱响红色经典、朗诵爱国诗篇、共颂热血情怀、共筑和美家园。

诗歌表演会以散文朗诵《春》正式拉开序幕后,居民们纷纷踊跃上台,《祖国,我亲爱的祖国》《献给建党一百周年的诗歌》《我的“自白书”》《散步》……表演者们声情并茂地歌颂我们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合唱《飞吧!鸽子》以优美动人的旋律,唱出了鸽子冲破云雾,勇敢返航的坚强。

舞蹈《我的九寨》《红楼吟》舞姿优美,充满诗意,生动演绎了大家口口相传的经典故事。

活动接近尾声时,舞蹈《我的祖国》把全场气氛推向高潮,大家载歌载舞,共同歌颂与我们血脉相连的祖国母亲,表达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在热烈的掌声中,春声同悦诗歌表演会落下帷幕。

一篇篇深情的朗诵,一段段酣畅淋漓的舞蹈,一首首充满热情的赞歌,不仅丰富了居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拉近了居民之间心与心的距离,更传递了最朴素的爱国之情,为打造文化欧阳、和美欧阳添砖加瓦。

“体验”让我们走得更近 障碍人员体验活动进校园

残疾人作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需要社会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而欧阳路街道有残障人士2318人,占欧阳常住人口的3%到4%。在今年“全国助残日”及“上海助残周”期间,结合欧阳“每月一节”,由欧阳路街道残联、街道团工委主办,上海虹口区益群人志愿者服务中心承办的“‘体验’让我们走得更近——残疾人生活体验活动”在上海财经大学附属北郊高级中学开展,旨在使社区青少年了解、体验残疾人生活,增强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

活动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同学们体验了“盲人”“聋哑人”和“肢体残疾人”的生活。

同学们要模仿盲人用拐杖探路,在黑暗中摸索前进,还会不时遇到障碍物,并最终需要凭触觉找到正确物品;在轮椅上,同学们模仿下肢瘫痪的人,凭借双手艰难前行,仅仅是百米的距离就让同学们手酸不已;模仿聋哑人的同学不能用言语表达,只能通过肢体比划来表达诉求,同学们在体验中一次次发出感叹,我们以为简单的事情对于残疾人而言却要用尽力气。

本次活动不仅仅是一场体验,更是一次生命教育,同学们在短短40分钟活动中切实感受到了残疾人的不易和坚强。

鲁胜鸿同学坦言,给他印象最深的是盲人生活体验,在视觉被剥夺的情况下,要仅凭一根拐杖探路,很危险又迫不得已。“我小心翼翼地前行着,最后也终于到达了终点,拿到了目标水瓶。”

吴小妍同学拿着导盲棒带着眼罩绕过障碍物走到桌前,通过触摸分辨水瓶体验盲人的行动。她意识到,如果在生活中遇到需要帮助的残障人,理应给予援手,让他们感受到温暖,让爱洒满人间。

周芷萱同学表示:“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更加对残疾人群的艰难感同身受,认识到关爱残疾人群、尊重残疾人群是最基本的准则。

同学们纷纷表示,今后在社会中如若遇到残疾人,在他们有困难时会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与真情。

活动组织方希望青少年在课余时,能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积极参加助残志愿服务活动,关爱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让社会充满爱和温暖。

(党建办、人资办、自治办、服务办供图)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