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彭浦新村街道在共康中学大礼堂召开“融腾岁月·凝眸此刻‘上海也有我的家’”20周年故事分享会,会上回顾总结了街道开展“上海也有我的家”活动20年来的成果以及对未来的展望。20年来,“上海也有我的家”活动累计吸引166名社区居民、33个居民区党总支、9个社区单位参与,共结对藏族学生2700名,95%的结对学生考入全国重点或普通高中,50%以上的学生考入大学;许多曾在共康中学求学的藏族学生,现已成为西藏各行各业的骨干。 “我们是青藏高原的西藏娃,来到黄浦江畔学习知识和文化。远方的亲人不要牵挂,上海也有我的家……”每每唱起这首《上海也有我的家》的歌,共康中学藏族班的学生们心里总是涌起一股暖流。共康中学和彭浦新村街道单位、居民结亲20年来,藏族班的学生们深深感受到“上海也有我的家”的温暖与幸福。 1998年,上海市委、市政府为贯彻中央“智力援藏”的工作要求,在彭浦新村辖区新建一所民族寄宿制中学共康中学,每年接收200名左右的西藏学生,在上海进行为期4年的初中学习生活。如何让来自雪域高原的孩子在第二故乡健康成长,成为彭浦新村街道和居委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在市、区两级统战部的指导下,街道党工委明确社区统战工作重点,决定与共康中学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即以“藏汉一家亲”为主题的“上海也有我的家”结对活动,从生活上、学习上、情感上给藏族学生以无微不至的关爱,让孩子们感受家的温暖,融入上海城市生活。 街道在上海宋庆龄烈士陵园建立了“上海也有我的家”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基地,开通了“上海也有我的家”网页,设立了“中华民族传承基地”,成立了“上海也有我的家”家长联谊会,形成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格局,使藏族学生充分感受到了社会民族大家庭的温暖。淳朴的彭浦人民用无比的热情绘就了“汉藏一家亲”的精彩画卷。 近两年,“上海也有我的家”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深化和拓展,街道同时联手社会组织,运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积极探索“项目化”管理、“专业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新模式,签约社会组织实施“上海也有我的家”项目,多途径、多层次、多方式拓展服务能级,全面提升工作效能。街道多次荣获上海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社区,2014年,街道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分享会共分三个篇章,通过故事讲述、视频播放、感动共康颁奖等环节,展现了20年来上海人民对来自西藏的学子付出的无私的关怀与爱,体现了“上海就是我的家”。现场还举行了《上海也有我的家》新书发布仪式,这本书集中反映了20年来参与结对的家长、学生、单位对“上海也有我的家”活动的感悟及体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杨晓渡,市政协主席董云虎,静安区委书记、区长陆晓栋发来贺信。静安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凌惠康,西藏自治区驻沪办常务副主任杨中华,区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办主任林捷,街道党工委书记任伟,以及部分结对家长、结对单位、共康中学老领导、街道机关、居民区党总支以及全国民族学校的领导和共康中学的师生代表参加了活动。 (党群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