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全景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1月0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党建“穿针引线”绣出社区管理新面貌

民警巡查商铺

彭浦新村街道位于静安区西北部,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初建设的工人新村基础上发展建设起来的超大型、居住型社区。辖区内共有33个居委会、67个自然小区,因建设年代早且缺乏合理规划,导致老旧小区比例高、基础设施配套标准低,市容环境等方面问题突出,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面对这些问题,街道领导班子带领各级党员干部凝聚共识,准确把握基层党建与社区建设的关系,创新“基层党建+社区管理”新模式,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讲奉献”的彭浦精神,着力推进“上下联动”、“条块互通”的有机融合,确保社区管理工作有序推进,使街道“旧貌”换“新颜”。

穿起党建引领的“针”

凝心聚力谋发展

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街道行政党组积极发挥统筹社区各行政部门资源的作用,牵头组建城管中队、房办、市容所、市场所、网格中心、城发集团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成立起一支社区管理的专业队伍,共计103名成员,其中党员57人,占比55.3%,是一个工作有主线、干事有业绩、心中有成就、群众有口碑的团队。

在广大党员干部的齐心协力下,彭浦新村率先实现了全区乃至全市范围内若干个“第一”:全区首个完成中小河道整治的街镇、全区第一个卷帘门全部拆除的街镇、全市首个完成无证无照餐饮经营治理的街镇,还申报了全市第一批“无违建先进街镇”……街道管理办被评为2017年度静安区“创一流业绩、树公仆形象”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专项记功集体。

引好社区管理的“线”

统筹兼顾求实效

规定完成的任务,街道领导班子带领各级党员干部抓进度、重成效,不折不扣地落实要求;工作中明确态度,丰富手段,采用更人性化的操作方式。

在拆违时采用疏堵结合的方式,切实了解居民的实际需求,破解难题。在“无违建先进居村(街镇)”创建过程中,注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党员带头反复上门做工作。

为了让路长制在彭浦新村“无死角、无空白”,同时给基层干部更多深入一线、参与城区治理的机会,街道在原有一级、二级路长的基础上,增设了12名三级路长和33名段长。三级路长由街道各职能科室、下沉单位负责人担任,段长则由沿线居民区、居委会相关负责人担任。

一方面,彭浦新村以“动真格、敢硬碰”的态度对高空违建采取行动,在全区率先打破住宅小区“拆违不上高空”的惯例,打赢高层住宅小区屋顶违法建筑拆除攻坚战。另一方面,自我加压将实现区域内卷帘门“零存量”作为一个新目标,率先在首批实施“美丽城区”建设的临汾路上进行试点,把共和新路—岭南路段打造为“无卷帘门”示范路段,2018年上半年已完成辖区内卷帘门的拆除整治工作。

织密社区管理的“网”

多措并举促长效

建立三级巡查力量开展定期巡查,严防反复回潮现象的发生。一级巡查是初级自发现问题的主体,二级巡查是由职能部门的专业力量组成的联合专业巡查队伍,三级巡查由各级路长和挂钩居民区的机关干部组成。

创建“互联网+监管”的模式,对辖区内的商户信息进行统一管理。使用手机APP软件或互联网终端应用设备进行实时监管和案件在线上报、处理与处罚,极大地节约了人力成本,提升工作效率。普通群众也可以使用此软件快速查询商户信息或进行举报监督,切实做到信息透明化、监管阳光化。

在评价主体方面,引进多元主体,将原有的“三三制”打分结构调整为管理办、网格中心、房管办、市容所、居委会、业委会、楼组长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在评价指标方面,将保洁服务、垃圾分类、绿化养护等具体管理项目纳入指标,进行对标打分;在考核激励手段上,建立奖金发放跟踪机制,对每个月考核成绩优秀的物业公司、网格监督员、平台信息员进行奖励,对不合格者进行警告或处罚,并建立完善退出机制。

“美丽家园”树典范成就彭浦新跨越

在“美丽家园”建设中,按照“先行拆、同步建、长效管”的原则,党建引领建立小区自治管理团队。经过共同努力,现已取得显著成效,社区顽症难题得到有效整治,曾用短短10天时间就将临汾路西端高压线走廊下占地20000余平方米的193间违法建筑全部拆平;居住环境得到显著改善,街道于2016年9月21日首先在平顺路180弄小区打响了全街道拆违第一枪,通过前期排摸、分类施策,以及“美丽家园”建设和小区综合改造项目的全面展开,存在多年的难题得以解决,社区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赞不绝口;基层活力得到充分激发,通过解决居民反映强烈的难题,基层党组织在居民区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  (党建办)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彭浦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