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版面概览

下一版   

 

2019年03月1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搬离老公房 来日再相聚

彭三五期旧住房成套改造项目居民集中搬场

区房管局与街道领导为彭三五期首批搬场的居民送行

3月1日上午,彭浦新村街道闻喜路上锣鼓震天、热闹非凡,彭三五期旧住房成套改造项目居民正进行集中搬场。静安区房管局、北方集团及彭浦新村街道主要领导纷纷为居民送上鲜花、蛋糕。在温暖的祝福声中,九辆搬场车载着满心欢喜又满怀不舍的居民们缓缓驶离旧居,驶向已经安排就绪的过渡房。

彭三五期 亟待告别旧貌

彭三五期是建设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多层老公房。这些房屋面积狭小、阴暗潮湿、破损老化,2至3户居民合用厨卫,有些甚至1层8户居民共用一个厕所,属于非成套的住宅小区。部分房间常年晒不到太阳,每逢大雨天,五层屋顶经常渗水,住在底楼的居民则因小区地势低洼、下水道堵塞而经常遭遇“水漫金山”的困境。由于管道漏水,平时上个卫生间都要打伞,邻里之间煤卫合用经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矛盾。

2018年3月,随着彭三四期居民陆续搬回新居,彭三五期居民对实施“拆落地”成套改造的呼声更加强烈,彭三五期第一轮意愿征询工作同意改造率为99.3%。在市、区各级领导的高度关心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彭三五期项目去年8月份启动集中签约并创下了多项不可思议的纪录,一是该项目是全市迄今为止最大的非成套改造项目,共拆除11幢非成套旧住房、涉及居民878户;二是首日集中签约当天即达到了96%以上的高签约率,创全市之最;三是签约期内签约率达到了100%,创下了旧住房改造签约的奇迹。

集体搬场 居民满心欢喜

86岁的王老伯和他84岁的老伴是此次集中搬场的居民之一。王老伯自1968年2月28日部队调防到上海起,在彭浦新村居住时间长达51年。王老伯回忆,彭三小区的房子在当时算得上是不错的房子,早期只有劳模、先进工作者才能住上。岁月变迁,经过五十多年风风雨雨,曾经令人羡慕的工人新村变成了阴暗潮湿、破损老化的老旧公房,生活苦不堪言。所幸的是与他合用厨房的三户人家彼此关心、从未争吵过。此次旧房改造,王老伯打心底高兴,他非常感谢党和政府对老百姓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关心,感谢街道旧改办工作人员的日夜辛勤付出。虽然他年事已高,但身体非常健康,平日里自愿担任居委会志愿者,常想着为社区居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王老伯说:“等我搬回新房后,还要继续帮助他人,为小区做贡献,为社区做贡献。”

全面助力 解决居民难题

彭三五期老年人多、困难群体多,有些居民在找过渡房源时碰到了难题——很多房东不愿意把房子借给年纪太大或者患大病的人。针对这一情况,街道旧改办积极联系辖区多家房产中介,网罗周边房源信息,为居民排忧解难。有一对90多岁的老夫妻一直借不到房子,旧改办帮其寻找到了房源,解决了他们的难题。一位88岁的阿婆儿子因病去世,无依无靠借不到房子,旧改办多方打听,帮她在彭三小区内找到了合适的房源。还有一位患病的居民,没人肯借房子,他急得团团转;旧改办考虑其特殊情况,与房源主人反复沟通,最后为其借到了过渡房。在搬场过程中,面对帮助自己的街道领导和工作人员,居民们纷纷表示感谢。

据悉,彭三五期旧住房成套改造项目居民外出过渡时间为3年左右,待旧房拆除新房建好后,街道将组织居民回搬到煤卫独用、环境整洁、配有电梯和地下停车库的新房。居民苦等多年的新居梦,指日可待。彭浦新村街道还有最后一个非成套小区——彭一小区,尚未启动旧改工作。彭三五期居民搬场结束后,街道将把工作重心转向彭一小区,全力做好这项老百姓期待已久的重要民生工程。  (发展办)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彭浦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