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至8月22日,彭浦新村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人大代表分为三个小组在街道辖区范围内进行暗访,查找问题,旨在切实掌握社区生活垃圾全程分类设备配置、宣传告知、垃圾投放等情况的一手资料。 16名代表顶着炎炎烈日、冒着高温酷暑,在3天时间内实地暗访了保平、康平、闻喜路935弄等6个小区以及辖区内彭顺临时菜场、市北医院、彭浦新村公园等11个公共场所。通过为期3天的暗访,代表们发现目前辖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已经显著提升,辖区内宣传氛围浓郁,垃圾箱房分类标识清楚,定时定点投放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虽说成果喜人,但依旧存在不少问题:垃圾箱房硬件设施差、垃圾箱房边上时有居民因定时关闭后随手抛掷的垃圾、垃圾箱房地沟堵塞不畅、床垫等大件垃圾未堆放至大件垃圾堆放点内…… 在暗访保平居民区时,居民反映夏季湿垃圾量大,湿垃圾清运跟不上,散发异味,严重影响生活。在暗访的6个小区中,共康三村小区的垃圾箱房很小、硬件条件较差,垃圾桶基本都放置在箱房外,但小区管理到位,湿垃圾桶基本无异味;2个菜场垃圾箱房上均未张贴垃圾分类的标识标牌,均未配置湿垃圾就地处置设施。街道人大工委和市容所相关领导全程陪同代表暗访,针对共康中学垃圾桶配置数量不够等情况,市容所现场办公,及时解决了这一问题。 人大代表在实地暗访后,针对查找出的问题集思广益,提出了具有借鉴性的建议:一是要加快推进垃圾箱房等硬件设施的改造以及“两网融合”智能回收设备的配置,以满足垃圾分类的实施;二是要加大对湿垃圾的清运频次,加强对湿垃圾桶的清洗、消毒,减少异味;三是尽快配置菜场湿垃圾就地处置设施;四是进一步从技术上改进湿垃圾破袋;五是小区垃圾箱房要结合小区实际情况实施定时定点投放,实行人性化和精细化管理,使垃圾分类常态化。 垃圾分类是改变生活方式的一场革命,是一场攻坚战与持久战。彭浦新村街道人大工委要继续在区人大和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实施,为创建垃圾分类示范型街道作出贡献。 (党政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