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历史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9月1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三十年变迁之共和新路

共和新路
地铁一号线彭浦新村站

文 王孟骏

从1986年9月到上海工作,不知不觉已过去了30多年。共和新路是我日常上下班的必经之路,三十余年眼见这条道路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1958年开始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在闸北彭越浦地区辟建以机电工业为主的彭浦工业区,占地5.5平方公里,先后有上海冶金通用机械厂(现彭浦机器厂)、上海华通开关厂、上海四方锅炉厂、上海起重运输机厂等二十五家骨干企业及一大批中小型工厂陆续从外区迁入,成为上海市主要的机电工业基础之一,机电产品出口的重要基地。

彭浦工业区的建成,不仅有力地加快了上海的经济腾飞,同时,也使闸北区城市建设较快地向北推移,带动了全区和彭浦新村地区的快速发展。而共和新路就像一条项链,把一批工业明珠串连了起来。在这条道路上的各大工厂曾经创造了新中国的许多第一。如华通开关厂制造的变电站高压开关,填补了国内空白,安装在全国各地的大型输配电枢纽中。1958年陈云曾到华通开关厂视察。1988年,江泽民参观华通开关厂。彭浦机器厂是国内领先的专业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之一。1959年中国第一台全部由气动和电气控制的十二辊冷轧机在这里研制成功。1964年中国第一代推土机在彭浦机器厂诞生。1968年造出中国第一台大型天线座。十九世纪80年代成功焊制上海石化总厂“争气球”。产品走向全世界。宋庆龄曾于1963年视察彭浦机器厂。上海先锋电机厂主要生产电机、加速器和核电产品。1954年10月邓小平来到先锋电机厂视察,鼓励工厂为国防工业作贡献。上海四方锅炉厂被誉为中国工业锅炉的摇篮。1958年试制成功320大气压化肥设备。1961年6月,陈云视察四方锅炉厂;1991年,袁宝华、何光远、陆燕荪分别为四方锅炉厂题词。

大件汽车运输公司在80年代的运输过程中观者如潮,创造了国内超大件设备运输的奇迹。上海洗衣机总厂,1982年试制成功国内首台家用洗衣机。3次荣获国家银奖。生产的水仙牌洗衣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经一票难求。位于共和新路西边的上海飞机制造厂,70年代以来成功研制了我国自行设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客机“运十”,1987年笔者参观时,曾有幸登机。1988年开始跟美国麦道飞机公司合作生产MD—82麦道飞机,当第35架飞机下线后就没了订单。沉寂几年后,工厂开始重新起飞。现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RJ21客机已开始销往国外,国产大飞机也完成了试飞,丝毫不逊色于外国飞机,外国人开始订购中国飞机了。

进入90年代,曾经辉煌的工厂一下子门庭冷落,眼看着曾经的彭浦工业区一步步消失,无可奈何花落去。过去的厂房变成了高楼。面对失落的下岗职工,街道积极开发社区服务岗位和非正规就业,多少缓解了一些家庭的困难。与之相对应的彭浦新村,与彭浦工业区仅一桥之隔。共和新路在新村境内穿过,长约2公里,将彭浦新村一分为二。1958年建立时原为彭浦工业区的职工宿舍,此时却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景象。从1986年时彭浦新村区划图上看,当时建成的街坊限于南到场中路,北到汾西路,东到阳泉路,西到曲沃路的范围内。80年代曲沃路以西,现三泉路一带、1990年汾西路北面都是农田。到2000年时,这些土地全部建造了住宅,已没有一寸土地可供开发,彭浦新村基本建成。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彭浦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