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人物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0月1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十六年如一日 坚持为居民义务理发

——记临汾路1244弄居民朱剑侠

朱剑侠登上光荣墙
理发现场

□记者 陈佳玲

“陈大哥,又来剪头发了,还是老发型?”朱剑侠一边帮人理发一边向刚进门的居民打招呼。

家住临汾路1244弄小区的朱剑侠,今年76岁,从2003年开始,他坚持每周六上午为社区居民义务理发,曾被街道评为“最美能工巧匠”。临汾路上有一面光荣墙,展示的都是为彭浦新村默默奉献的爱心人士。朱剑侠就是其中一位。

爱心理发定时定点无需预约

2003年,朱剑侠退休后,被居民选举为了居委会主任。“居委会主任,首先得让居民相信自己,这样他们遇见困难才会多开口。”朱剑侠说,当时他想着在居民区多开展一些公益便民活动,理发便是其中一项。他少时曾在崇明农场工作,那里有一间理发店,他常常去理发店认真观察理发师剪头发,不时也会请教理发师一些问题,慢慢地就开始自己尝试,逐渐掌握了基本的手法。

“我们排摸发现居民对于理发的需求是比较旺盛的,没有额外的预算,我就想自己试试,买了剪刀、围布、电动理发器等剪发工具。第一次开展服务,就来了不少居民,好在大家对发型的要求其实并不高,我也慢慢剪出了心得,熟能生巧了。”就这样,朱剑侠成了居民区里的义务理发师。后来从居委会主任岗位上二次退休,他也没有停下服务的脚步。只要居民有需要,他总是第一时间为大家服务。

记者了解到在临汾路1244弄居民区,有不少老人年纪大了,腿脚不便,出门理发成了难题。今年88岁高龄的居民陈申官是朱剑侠的“老主顾”了,理发服务时间已接近10年。“陈大哥,一般2到3个礼拜过来理一次头,他喜欢剪一个光头,他说这样看起来精神。”朱剑侠说。

由于理发服务定时定点,居民们也都养成了习惯。“这里剪发,不需要预约,周六上午过来,朱师傅都在。”居民王朋发说。

每次理发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

每周六早上7点多,朱剑侠就会开始准备理发工具,给电动理发器加油,检查剪刀是否锋利,梳子和围布是否干净。一切准备完毕,他就能安心地带上工具箱来到居委会的理发点等待居民前来。义务理发时间是8:30-10:30,但碰上需要理发的居民特别多的时候,朱剑侠常会忙到11点,甚至12点才能结束。

“朱剑侠真的很热心,理发日都会提前半小时到,有时候他都清扫完现场了,碰着晚来的居民,依然会帮人家理发;遇上年纪大、腿脚不便的老人,他还会亲自上门。”临汾路1244弄居委会主任季菊妹说,每当居委会组织开展“为民服务”活动,都能看见朱剑侠的身影;每年年初,他还会在居民区的慈善募捐活动中,献上一份爱心。季菊妹告诉记者,从今年年初开始,前来理发的人需要在义务理发表上登记。据统计,截至9月24日,朱剑侠服务的人次达到249次。

记者了解到,朱剑侠右腿患有小儿麻痹症,长时间站立会导致身体疲惫,但他每次为居民理发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尽管如此,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奉献。如今,除了临汾路1244弄,临汾路1515弄、曲沃路470弄等其他小区的居民也慕名而来。

临走时,朱剑侠笑着告诉记者,理发让他认识了很多朋友,只要他的身体条件允许,他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彭浦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