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雪萍 整理报道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一直以来,青年是国家建设的栋梁,也是社区工作的主力。今年是五四运动101周年,也是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战的关键时期。在这一特殊时期,彭浦新村涌现出这样一群青年人,他们在社区治理中创新思维、积极进取,在疫情防控中不惧风雨、勇挑重担,在最美好的年华用奋斗、勇敢、无畏和奉献书写青春。 1 丁岚:用专业回馈社会 丁岚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市静安培熠社区幸福调解事务所创始人,同时也是彭浦新村街道新联会会长。自2018年起,丁岚和她的团队在彭浦新村街道开展百姓和基层公职人员及社工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提供心理健康疏导、缓解焦虑情绪等心理援助服务,解决居民需求。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街道33个居民区近300名一线社区工作者夜以继日地从事高强度工作。他们面临着物资持续短缺、疫情复杂、外部环境支持力度不足等各类问题。在为居民服务的同时,他们的压力也可能引发自我情绪张力过强、舆情焦虑、心力憔悴等替代性创伤的危机出现。同时,不少社区居民也存在各类负面情绪需要疏导。针对这些问题,丁岚和她的团队开通了一条免费心理咨询热线,帮助焦虑的居民和承受着巨大抗疫压力的社区工作者舒缓情绪,用专业回馈社会。短短月余,电话咨询量就达到260余人次。除了接听拨进来的电话之外,丁岚还主动与社区的弱势特殊群体沟通,化解他们心中的负面情绪,避免出现创伤性事件。 陈阿姨是彭浦新村的一位孤寡老人,身患多种慢性疾病。由于骨质疏松导致腰腿疼痛,平日里需要定期打钙针缓解腰疼。疫情期间,医院的门急诊设置全部重新调整,陈阿姨几次拿不到药,担心自己的腰病会影响走路。焦虑之下,她之前的神经性偏头痛发作了,折磨了她几个晚上没有睡好。经过社工推荐,她打通了心理咨询热线,绝望地对丁岚说,自己大概熬不过这个疫情了,没有药,可能无法走路了,头越来越疼,可能脑子里有瘤……丁岚耐心倾听,初步评估陈阿姨的状态可能是焦虑障碍,于是用呼吸放松疗法帮助她缓解焦虑情绪,用正念身体扫描技术降低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紧张状态。咨询的最后,陈阿姨的语速终于慢了下来,告诉丁岚感觉好多了,没有之前那么紧张不安了。为了更好地帮助陈阿姨,丁岚还提供了相关医院的联系方式,陈阿姨无比感激,千恩万谢才挂了电话。 2 钱贻斌:奉献是他的选择 原定于今年4月办婚宴的90后静安青年民警、艺康苑小区团支部书记、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钱贻斌因为主动报名增援浦东国际机场疫情防控工作,不得不和未婚妻商议推迟婚期。 “不订婚宴真不知道好日子有多抢手。”去年五六月份,钱贻斌和未婚妻好不容易才订到今年4月的周末婚宴,打算小范围操办一下。但3月15日的一纸志愿者招募令打破了这一既定计划,在“小家”和“大家”之间,钱贻斌选择了去机场增援。 要去增援就意味着婚礼不能如期举行,钱贻斌忐忑地跟未婚妻商量,通情达理的未婚妻同意了他的决定,他们把婚宴推迟到9月再举行。“未婚妻和双方父母都表示理解,还叮嘱我要照顾好身体,让我很感动,谢谢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家人的支持是钱贻斌做出选择的坚强后盾。 从3月22日到4月21日的将近一个月时间里,钱贻斌驻守在浦东国际机场,成为机场里随处可见的穿着厚厚防护服、戴着护目镜的“大白”。前线支援工作充满着挑战,“全副武装”的行头让钱贻斌闷热难耐、行动不便,但即便如此,他也不忘做好来沪人员登记等本职工作,还不时充当“临时爸爸”安抚小朋友。 3月27日凌晨,钱贻斌正在与中班交接工作,就听到大厅里传来小朋友哭闹的声音。“小朋友,你怎么哭啦?”钱贻斌问。小朋友对这位突然出现的“大白”不理不睬。“我是警察叔叔,妈妈在这里登记,你不要哭哦。”钱贻斌安抚道。小朋友还是默不作声。随后,钱贻斌像变魔法一样从背后变出一只网红款警察小熊。眼前这个小家伙立即停止了哭泣,两眼放光。接下来的对话中,小朋友一直紧紧地抱着小熊,生怕一松手,小熊就不见了。 细心的钱贻斌在征得孩子妈妈的同意后,还用酒精免洗洗手液为小熊进行了全身消毒。孩子母亲忙于登记,钱贻斌就主动当了一回“代理爸爸”。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小朋友一直乖乖地跟在钱贻斌身边,不哭不闹地当起了一个安安静静的小跟班。接近凌晨2点的时候,“临时儿子”要走了,使劲拽着小熊的小朋友挥了挥手,与“代理爸爸”说再见,孩子的家长一边致谢,一边主动给钱贻斌和儿子合影。 3 施菁楠:用敬业诠释青春 施菁楠是平顺路180弄居委会的一名社工,是一位选择扎根社区的90后女孩。自从2015年进入社区工作后,施菁楠一直兢兢业业,在自己的岗位上从不松懈,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用敬业诠释青春。 社区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施菁楠从年初四就开始上班,和居委会干部们一起挨家挨户上门走访排摸,发放口罩。平顺路180弄属于老工房小区,每天施菁楠都要爬很多层楼梯,铆足了劲与疫情赛跑,只为能早一点掌握情况。 施菁楠不仅是社区工作者,也是静安区的一名基干民兵。2月13日,接到街道武装部要求,她迅速穿上迷彩服,站在小区门口执行看家护院的任务,把好第一道关。登记外地返沪人员信息、为小区居民测温、帮老人把沉重的物品拎回家……站岗时,施菁楠经常一站就是十个小时,很少有时间休息。 为了更好地保护小区居民的健康,平顺路180弄先后关闭了小区的5个边门和汾西路大门,同时对外来人员进行管控,禁止进入小区。这些做法也带来了个别居民的不理解,对此施菁楠始终耐心解释、安抚情绪,尽力满足居民需求。 高强度的工作,使得施菁楠先前受伤没有完全康复的膝盖再次积水,最严重的时候疼得不能走路。同事和居民都劝她休息,但她还是继续坚守在岗位上。“不能走路,我就坐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制作口罩预约公示单、汇总人员信息……疼痛发作时施菁楠就在电脑前协助完成力所能及的工作,稍稍恢复一些后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抗疫战斗当中,尽己所能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4 张继超:信仰是她的动力 喷洒消毒液、开展心理疏导、检测核酸采样……5月1日是劳动节,是劳动者休息的时间,但市北医院发热门急诊副护士长张继超,却依然坚守在浦东机场的防疫岗位上,为返沪旅客进行核酸检验。 “以前的劳动节当天,我也有在医院值守的经历,但这次却是我过得最有意义的一个劳动节!”张继超告诉记者。她说起,先前在给一位入境的留学生采样时,对方给张继超和她的同事送上了3包湿巾纸,还分别在外包装上写上了“谢谢你”等话语,让张继超很受感动。她表示,为守护城市的平安,付出再多也值得! 自疫情发生以来,张继超始终坚守在急诊工作岗位上。在得知市北医院要抽调骨干去浦东机场支援的消息后,她毅然选择报名,成为市北医院支援浦东机场核酸检测队的领队。3月30日,张继超带领医院的7名护士姐妹,一起前往浦东机场的防疫关口投入战斗。 为了保持战斗力,不浪费时间和防护服,张继超上岗穿着纸尿裤,尽量少喝水,拎着沉甸甸的消毒筒,为每一位乘客喷洒消毒液,下雨天撑伞护送乘客至采样点,严格执行每一次采样操作。除此之外,她还担任静安区4个医疗小组的副队长,负责物资管理、人员调配、质量监督等工作。“我们要做到无一错漏,这是对人民负责,也是对南丁格尔誓言的坚守!”张继超经常对同事这样说道。 “每天都有国际航班抵沪。入境旅客中有留学生,有机组人员,也有拖家带口的普通市民。有的旅客特别理解和配合,也非常有礼貌,一句句‘辛苦你们啦!’让我们的心暖暖的。”张继超说,由于采样会产生不适感,旅客们多多少少都有点紧张,除了反复核对旅客的航班号和姓名,张继超一边采样,一边还会留心做好心理疏导。 5 吴竞敌:用担当绽放青春 吴竞敌是彭浦新村街道社区管理办的一名科员,去年7月入职工作还不满一年的他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挺身而出,不仅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也因此错过了与家人团聚的时光。 疫情发生后,在科室领导的带领下,吴竞敌从大年初一开始就奔走在社区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先后落实了69户120名重点关注人员的管理工作。管理好重点关注人员是防止疫情扩散的重要措施,因此每一条人员信息他都认真核实,每一项管控措施他都认真落实,经常加班加点连续作战。对此,吴竞敌表示,“我们不是专业医护人员,不能冲上治病救人的第一线,但守护好彭浦新村就是我们最大的责任。” 今年过年,吴竞敌的父母从老家前来探亲,本想利用这次机会好好陪陪父母,却因为忙于工作只在大年三十陪父母吃了一顿年夜饭。直到父母回老家时,吴竞敌才请了一天假去机场送他们。聊到这里,吴竞敌的语气中也透露出一丝自责:“当时每天忙得没有时间陪他们,另外我自己也不敢回去,担心自己在外工作时把风险带给他们。” 疫情如水火,尤有始终;青年似花木,朝气蓬勃!像这样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在彭浦新村还有很多,他们不畏艰险,勇敢拼搏,在平时的工作中兢兢业业,在遇到危险时敢于承担,用一腔热血在居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