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福康里居民区的20余位居民听了一场关于牡丹文化的专题讲座,而主讲人正是居住在小区里的社区名人汤兆基先生。汤兆基擅长书画、篆刻,素有“三绝”之誉。篆刻古朴道劲,游刃有余,左手奏刀,又以“铁笔左篆”著称。 此次主题为“庆祝建国70周年 牡丹文化——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发展”的专题讲座在中华艺术宫举行。 上海传统牡丹文化历史久远,汤兆基对于牡丹有很深的情结。他先是介绍了上海牡丹文化的历史。牡丹的栽培早于上海建县一百多年。如今法华镇路一千年前就因广种洛阳牡丹,培育新品而有“小洛阳”之称的盛名。四百多年前,董其昌赠友人的牡丹,如今在奉贤乌桥依然生机蓬勃,繁花似锦。近代上海牡丹文化深入人心。虚谷、蒲华、吴昌硕、任伯年都善画牡丹,誉为“清末海派四杰”。现代江寒汀、张大壮、唐云、陆抑非也都是画牡丹的大家,被誉为“海上四大花旦”。这些都体现了社会层面的广大市民众的审美倾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汤兆基重点谈到了牡丹文化的创新发展。他在讲座中提到,近年来,牡丹文化发展迅速,由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都市牡丹文化研讨会,对都市牡丹文化的形成、现状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目前,奉贤海湾牡丹文化节即将举行,而三年后,上海崇明花博会也将举办。花博会申报资料显示,园内俯瞰主体设计中心亦为牡丹图案。上海应以此为契机,将牡丹文化进一步创新性推进,通过作品展览、衍生产品销售、牡丹文化传播等,为上海文创增加文化含量和感召力、影响力,还可面向全国和世界,走出国门,为“一带一路”发挥积极作用。 本次讲座,不仅提高了大家的文化素养,更激发了大家弘扬传统文化的爱国情感。新福康里的众多党员在听了讲座后感触颇深。他们纷纷表示在今后要继续深入学习传统文化,将“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实际行动践行宗旨,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多作贡献,为党旗多添光彩。 (新福康里居民区)
|